阿庇安:羅馬史(1)(1 / 2)

序言

1.在有意寫羅馬人的曆史的時候,我認為必須從羅馬人統治下諸民族的疆域開始。這些民族可以列舉如下:在海洋方麵是那些住在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人們。然後從赫丘利石柱進入地中海,並環海航行的時候,我們發現海中所有的島嶼和沿海的大陸都是在他們統治之下。右岸的諸民族中,第一個民族是沿著海岸的毛利泰尼亞人和遠達迦太基的其他阿非利加諸民族。深入內地的是一些遊牧部落,羅馬人稱之為努米底亞人,稱其國為努米底亞;然後是住在敘爾特河附近,遠達塞勒尼和塞勒尼本土的其他阿非利加人;同時也有馬馬利底人、阿謨尼伊人和那些住在馬裏俄提斯湖畔的人;然後是亞曆山大在埃及邊界上所建立的大城和埃及本土,溯尼羅河而上,遠達埃塞俄比亞東部;由海上航行,遠達巴魯新。

2.從這裏我們轉變我們的方向,繞道而行,我們到達巴勒斯坦-敘利亞,過了那裏就是阿拉伯的一部分地方。腓尼基人占據與巴勒斯坦接壤的濱海地區;越過腓尼基領土就是西利-敘利亞和由海濱深入內地到幼發拉底河的地區,即巴爾邁拉和四周圍的沙漠地帶,甚至伸張到幼發拉底河一帶。敘利亞人之後就是西裏西亞人;和西裏西亞人鄰近的是卡巴多西亞人和亞美尼亞國家中被稱為小亞美尼亞的那部分土地。攸克星海沿岸是其他一些民族,總稱為本都諸民族,受羅馬人的統治。敘利亞人和西裏西亞人的邊界達到地中海,亞美尼亞人和卡巴多西亞人的領土達到本都諸民族,並且深入內地,達到大亞美尼亞,大亞美尼亞沒有采取納貢的方式臣服於羅馬人,它的人民任命他們自己的國王。從西裏西亞和卡巴多西亞下來到愛奧尼亞,我們看見一個大半島,右邊以攸克星海、普羅蓬提斯、赫勒斯滂和愛琴海為界,左邊以旁菲利亞海或埃及海(因為這個海有兩個名稱)為界。這個半島上有一些國家麵臨著埃及海:即旁菲利亞和呂西亞;這兩個國家之後就是開利亞,其領土達到愛奧尼亞。其他一些國家麵臨著攸克星海、普羅蓬提斯和赫勒斯滂:即加拉西亞人、俾泰尼亞人、密西亞人和福裏基亞人。在內地是彼西底亞人和呂底亞人。這些是住在這個半島上的民族,都是在羅馬人統治之下。

3.橫過這些海岸邊,他們統治攸克星海沿岸的其他各族,即歐羅巴的密西亞人和攸克星海邊的色雷斯人。越過愛奧尼亞就是愛琴海,亞得裏亞海、西西裏海峽、第勒尼安海,直達赫丘利石柱。這是從愛奧尼亞達到海洋的距離。沿海一帶,我們發現下列諸國受羅馬人的統治:全部希臘、帖撒利和馬其頓,以及鄰近的色雷斯人、伊利裏亞人和巴諾尼亞人,和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是所有的國家中領土最長的一個國家,從亞得裏亞海擴延,以第勒尼安海的大部分為界,達到克勒特人(羅馬人稱之為高盧人)所住的地方,有些克勒特人的居地麵臨地中海,有些克勒特人的居地麵臨北麵海洋,還有一些克勒特人住在萊因河沿岸;北麵海洋和西麵海洋沿岸直到赫丘利石柱的全部西班牙和克勒特-伊伯裏亞也在羅馬人的統治之下。關於這些民族,我將在敘述到每個民族的時候,談得更詳細一些。但是在這裏,這樣的敘述已足以說明羅馬帝國沿海一帶的主要疆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