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爍識字的時候就也識數了,隻是還局限於一些小的運算之中。數字稍微一大他就會有些迷糊,為此也曾煩心過。畢竟自己作為世代從商的商賈子弟竟然不會算賬多少是會有些覺得羞恥的的。現在既然有李隆慶親自教導自然也是十分樂意學的,不大一會就了解了算盤的基本用法,想學習這種工具一般都是非常簡單的。隻不過就是熟練度的問題,但是熟練度這個東西可不是人能夠教的了的,必須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打磨出來,李爍用了兩刻鍾時間就了解算盤的基本功能,甚至也記住了一些口訣,對於李隆慶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頭了。
在鏢師們鋪貨的這段時間裏李爍就一直在客棧裏熟悉算盤的使用方式,經過幾天的熟悉也已經可以熟練的掌握了。見李爍學習的這麼快李隆慶也是非常滿意,鋪貨成功之後連去商鋪視察也會帶著李爍了。算是讓手下人也熟悉熟悉自己的少東家,畢竟李爍以後也是要接自己的班的,總不能以後一些掌櫃的遇見自己東家都不認識吧。同時還可以提高李爍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建立起信任關係之後李爍在之後繼位也省去了許多麻煩。這一點顯然是已經有許多人認識到了,一個個見到李爍跟見到自己親爹似的都笑盈盈的跟李爍打招呼。李爍本來從小在李夫人身邊長大哪裏見過這個場麵,都是尷尬的回應著。
在帶著李爍視察完畢之後,李隆慶便帶著李爍前往了李爍的三叔——李吉慶家
李家在清州及清州附近的盤口都是李吉慶負責打理,李吉慶比李隆慶小兩歲。雖然同屬一族但是血緣關係並不近,不過兩人年紀相仿當年在族中關係也是甚好。不過自從當年李家避難歸來,李吉慶的父親本來就身體不好,歸來之後卻還是不辭辛苦奔波各處恢複李家的產業。甚至找回了李家曾經的合作夥伴以及很多老主顧,可以說對李家居功至偉。可惜本來身體就不好再加上多年奔波歸來五年後就撒手人寰。但是南方的盤口當時剛剛建立總不能無人管理所以李吉慶便帶著自己的老娘從洛州城搬離,來到了清州。兩兄弟自那時一別一年便也隻有在過年以及李隆慶來南方來往運貨之時才能見上一麵。
李吉慶的宅子也就在清州城內,院子雖也不小但是李隆慶帶來的也足足好幾十人。所以李吉慶家裏是說什麼也住不下的,所以李隆慶每次來也都是租客棧的房子。早在昨天李隆慶便派人去過就是怕自己要是突然登門李吉慶不在家,畢竟南方的盤口不少卻隻有李吉慶一個人打理還是有些多的,雖然有當初老爺留下的不少幫手但是也不可小覷。
不多時李隆慶父子便來到了李吉慶的宅子,與洛州城的李家不同。李吉慶的宅子與正常的江南建築一樣青磚灰瓦的,而且也並不是四合院更像是一個小小的莊園。占地五六畝,等於李隆慶家麵積的兩倍還多。這倒也不是李吉慶有錢,洛州當年雖然也曾受戰亂影響但是畢竟是幾百年的繁華之地,住在洛州城的有錢人可太多了。要不是戰亂之後許多家族破落甚至一夜之間滅門,李隆慶和李同慶或許根本就買不到足夠的地來建自己的新房,估計到時候隻能在祖宅之上勉強先恢複一些建製將就了。但是清州可不一樣,清州城外三河交彙搶到清州城等同於搶到了利用漕運運兵運糧的權利。所以素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戰亂之中受損很嚴重。等到梁王收複清州之時清州便幾乎是一座鬼城,為了促進清州重回往日老梁王在清算清州土地之後,鼓勵許多人重歸清州,所以地價便宜的很。好在地勢也便利,才陸續有許多家族遷了回來,也有許多外地人來這裏定居,李吉慶之父也在其中。這宅子一開始便是他老人家置辦的,隻是後來李家的實力逐漸恢複李吉慶又對其進行了擴建。
由於昨天便已經事先通報過所以見到李隆慶的馬車之時門房便直接打開了偏門,並同時派人去通知自己家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