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重掌哈密(2 / 3)

憑什麼我就拋磚引玉了?

你才拋磚引玉,你爸拋磚引玉,你媽拋磚引玉,你們全家拋磚引玉!

被朱祁鈺氣到的還有王直,真真的不當人子。個不知道爹是誰的混小子,當上皇帝了居然敢這麼無視元老,太氣人了。

“陛下,臣以為胡閣老所言甚是,實為老陳謀國之策。莫非陛下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臣等願洗耳恭聽。”王直這麼說話,差不多就是甩臉子罵娘了。

“嗯,王卿所言甚是,我受教了。”朱祁鈺也不知道是真沒聽懂還是裝沒聽懂,直接說道:“王卿撿起磚又拋了一次。還有哪位能就哈密一事給出建議?”

剛壓著火甩了袖子的王直聽完這話,差點腿一軟癱坐在地下。

於謙見狀急忙走了出來:“啟奏陛下,臣以以胡閣老、王閣老所言不虛,不如稍加變通或可對朝廷更為有利。”

“哦~於卿請講。”朱祁鈺來了興趣。

“回陛下,臣以為按胡閣老適才所言,不如由三部族分別為都督、左都督、右都督,各領一軍,而哈密王僅留一衛隊護衛王室。如此,則哈密終無寧日。”

“嗯~”朱祁鈺點頭說道:“此計甚合我意,但總覺得還是差了點什麼。”

“陛下,夷人以種類高者為根基,非根基正大者,不能管其族類。達賊太師也先便也是因為不是成吉思汗血脈所以未能成汗。若非如此,脫脫不花不過一個放羊小兒,哪裏襲得了汗位。”於謙說的很有道理。

蒙古的統治時間雖然並不長,但鐵木真對於蒙古及周邊少數民族的統治還是很深入人心的。就像是大明朝,雖然在朱明統治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並不好,但是仍然被認為是千年以降得位最正,最得民心的皇族。

自察合台後裔兀納失裏為首任大明朝承認的哈密王之後,後續繼任者走馬燈一樣的換,但都是察合台後裔。

“根基…種類…為什麼不是大明皇室血脈,而隻能是蒙古鐵木真的血脈?”朱祁鈺突然這麼一問,眾人頓時都一時語滯。

是啊,為什麼隻能是蒙古的黃金血脈呢?

“陛下……”於謙欲言又止。

“朕已經命令錦衣衛傳諭,命曹吉祥即刻回京。待曹吉祥述職後,我打算讓曹吉祥往哈密任監軍,留下劉聚在哈密協助哈密王統治哈密。如此一來,其餘三姓同哈密王族,朝廷官軍就有五路勢力齊聚哈密。”

“陛下,如果朝廷官軍進入哈密,各部族都會一致對抗朝廷的。”

“石亨不是已經在哈密教訓過哈密王了嗎?”朱祁鈺還是想直接一步到位。

“陛下,諸夷皆畏威而不懷德,朝廷大軍不能長期囤住在哈密。”哈密本地不足以養一支人數太多的軍隊,而人數少了又根本起不到控製哈密的作用。

“陛下,不讓哈密二王並列,取二桃殺三士之故計。”於說使壞道:“自永樂年間高祖文皇帝立脫脫為哈密忠順王,因無根基,脫脫於哈密常有令諭不遵。哈密由此內亂不停,曾有二王並立時。朝廷不如支持哈力鎖魯檀為哈密王,並且支持三族中實力較強者為都督,其餘二族領左、右都督,如此一來,哈密各方勢力都需要朝廷支持。”

於謙的說法迎來一眾支持,此時再看向胡濙的表情也確實有了拋磚引玉的感覺了。

隻是老臣胡濙就有些悲催了,被人斜著眼用憐憫般地目光注視,讓這位被先皇欽定的輔臣覺得實在不好受。

“不妥。”即便於謙的想法得到眾人支持,朱祁鈺仍然不滿意。

“說是諸部尋求朝廷支持,不如說各部尋求外部支持。也先就有可能借這個機會支持其中一部,從而打破哈密的平衡。”朱祁鈺直接點到問題。

也先的實力不容小覷,以回回、畏兀兒、哈剌灰三大種族以耕織為主的性子,與遊牧民族比不僅僅不善戰鬥,還因為人口稀少、技術落後的原因隻能被瓦剌摁在地上摩擦。

“原本,我是想讓石亨屯軍於哈密,以此吸引也先攻哈密,而後朝廷遣大軍襲其後路。如果能畢其功於一役,則大明北疆可安穩數十年不起戰事。可如今也先著實奇怪,既不發兵助泰寧衛攻大寧,又不出兵助哈密,莫不是達賊老營出了變故?”朱祁鈺的疑問,於謙等人也有。

按原本軌跡,此時的大明朝隻是龜縮在長城內巡邊自保,哪裏會突然發兵攻兀良哈三衛?更別說提前造出了爬犁直接迎著風雪冰凍奔襲千裏,偷了哈密衛的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