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彪的戰報無疑是一個驚喜,一個大驚喜。
大明朝調動半數國力準備大打一場的國戰,無意間讓石彪給打破了,為此景泰朝廷將可以省下無數的錢糧和軍士的生命,無論怎麼說都是一個大喜事。
“啟稟陛下,臣以為我朝以來,應對達賊多年之危一朝可解其功莫有大於彪者。請陛下重賞石彪,以為眾軍榜樣。”
“臣附議。”
“臣附議。”
……
“知道了。”朱祁鈺輕輕放下奏報,對於升賞石彪的事情不置可否。
什麼玩意兒?皇帝陛下一句不鹹不淡的“知道了”就算完事了?這怎麼能行,整個大明朝殺王奪璽都是洪武年間的事情了。哪怕斬將奪旗都已經有三十多年沒有的事情了,最早一次正經的斬將奪旗還是永樂朝的事情呢!
“石彪直屬北疆總督,於卿自有奏報為其嘉獎,朕又為何要越過於卿嘉獎其部屬呢?”
於謙部屬…還真是。胡濙任北疆總督時石彪就被調到開平衛旗下擔任將官,即便皇帝點名石彪領軍突襲韃靼部族也還是北疆總督旗下將官——沒毛病!
仔細想想,似乎又有哪裏不對。莫說於總督部屬了,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後連衛所裏的百戶都有直接調遣到京營或邊鎮的,哪裏有問過上級官員意見的了?
莫不是這一驚一喜,皇帝陛下又惱了?!皇帝不喜歡有事情脫離自己的掌控所以不會喜歡有驚喜,因為驚喜就意味著脫離了掌控,這不是皇帝喜歡的事情。
又或者還是石亨的問題,有消息說石亨在大寧貪腐鬧出了不小的動靜,陛下將奏折留中不發,莫不是又為了石亨的事情牽連到石彪了?
對於石亨皇帝陛下似乎有股天然的抵觸心理,用腳也能想到這多半是石亨自從大同任參將時就曾經拋棄袍澤,在戰敗後孤身逃回大同惡了皇帝陛下。
按照皇帝陛下在官軍革新時提到的“不離不棄”,石亨明顯是不合格的,即便當年石亨在大同任參將時大同鎮官軍都被郭璥那個死閹宦給把持住了,石亨這個參將實際上沒有什麼大作用,但是初入大寧呢?
初入大寧時遭到兀良哈三衛反撲時石亨也沒能守住,雖然說一時的戰敗投降保住了大明幾萬官軍有生力量,其實也符合大明的利益,但是結合了之前大同的逃跑前科嘛……
至於問到石亨在京營的功績,嗬嗬,有什麼功績了?不就是訓練、操演了官軍而已,可有殺過達子?可有斬將奪旗、殺王掠地?沒有吧!
區區一個大寧總兵而已,就敢在大寧買官賣官,與景泰朝的清廉、勤政、愛民形象天差地別。
做為才收回來不過數年的大寧衛,整個大寧的軍、民、官、吏明麵上都是他石亨一人說了算,實際上暗地裏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著。就他石亨居然也敢縱容家人強占民田、私招流民為其開墾田地大搞他私人農業經濟。
呸!什麼東西!
在塞外發展農業經濟是大明景泰皇朝的國策,官府好不容易連哄帶騙求著送到塞外去的商賈、農戶開墾出來的田地他石亨也敢打主意,這個作死玩意也不知道誰給他的膽子?
是那個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瓦剌太師也先嗎?哼哼,可笑。
要說他敢這麼作死真是大明朝離了他整個北疆就守不住了也就算了,而實際上他石亨頂多不過算是大明朝整個北方官軍的武將裏排第二呢,排第一的楊洪可是被達子稱為“楊王”的!
何況有了他的那個能幹侄子,這會他石亨對於朝廷的作用性還真不如於少保舉薦時那麼重要了。
看看人家楊洪,鎮守宣大這麼久時間沒動屁股,這幾年也沒怎麼打仗坐著沒動就升到侯爺了,皇帝陛下還逢年過節都有賞賜就可以看出來對楊總兵的態度了。
再看看他石亨,哼哼,先是從後軍都督府後都督調到了大寧擔任都督,熬著資曆甚至靠著侄子石彪的戰績才混到了個武清伯的爵位,心裏還沒點數,也虧了這個武夫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