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政策與對策(2 / 3)

“想到哪裏去了?”朱祁鈺被這一句給問笑了“唐妃父親才領了帶俸指揮的差銜,能有什麼。”

“我就是對那些‘官本位’思想的衙門老爺們不滿而已。”稍一頓後,朱祁鈺還是說出了這句話來。

“‘官本位’…‘思想’…?”話也不難理解,稍一過腦子杭氏也大概知道了其中的原委。

“爺這話說的可稀奇了,天下間千百年來可不都是這樣的嗎?小民要聽話,不然官老爺是要打板子的。當官的要是不能體察聖意,那可是要被治罪的。”杭氏說的簡單直接。

確實是千百年來的規矩,當官的在老百姓麵前可不就是趾高氣昂的模樣嗎?莫說官老爺了,便是民間一小吏也是用鼻孔看人的。

“這不對,這與我想打造的休明盛世是不一樣的。”朱祁鈺看起來有些激動。

“爺~奴雖沒讀過幾本書,可也知道‘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這般詩句。當今天下百姓耕者有食,織者有衣,朝廷設置醫館、學館遍布全國,這已經是難得的盛世了。”杭氏不以為然地說道。

“若不是爺這般操持,莫說咱景泰一朝,便是曆朝曆代又有誰能想到向交趾、緬人那瘴瘧之地竟然能有那麼許多糧食。雖然損耗不小,但也解了我大明近年缺糧之危…”

“還讓那些鼠目寸光之輩看到了收複西南的意義。”沒等杭氏說完,朱祁鈺補了一句。

“就是如此,這還不是爺的眼光獨道。”杭氏順著話頭又接了一句。

“嗯…”這個問題朱祁鈺倒也沒有過多糾纏。

南越之南,謂之越南,因為地理環境造成了植物瘋狂生長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後世分為多個小國的地頭上現在還算是比較統一,因為普遍更窮,人民文化水平普遍更低,缺醫少藥的現象更為嚴重。

初期景泰朝還想使用瓷器、絲綢這些物品與交趾、緬人交換糧食,後來發現使用一些中成藥、鹽、茶進行交易的效果往往昜好。除此之外再利用廣州水師使用絲、瓷等物品與蘇祿蘇丹、麻逸、古麻剌朗(今菲律賓境內)、滿剌加(今馬來西亞)等國進行交易,勉強補充足了一些糧食缺口問題。

“這都不算是什麼,如果官吏得力,這些問題早就該被發現並且向進行提出解決方案,而不是由朕來吩咐的。”朱祁鈺這話就有些昧良心了。

大明正統皇帝陛下有多麼英明睿智這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當政期間國家走下坡路簡直就可以用策馬狂奔來形容,朝廷百官也不過就是個裱糊匠的功能而已,真沒什麼可能解決根本問題。

更何況沒有他朱祁鈺後來者的金手指加持,現在的人誰也不懂太陽黑子造成小冰河期影響植物生長造成糧食減產這個問題。

好在都過去了,靠著草原上的肉食補充,放開了部分江河湖海的禁令,還能夠通過往境外批量采購一些糧食也沒有使大明朝的糧食危機造成有大量人員因凍餓而減員的現象。

“興伴伴從遼東呈來的奏報中夾帶的私貨你也看過,瞧瞧這天下都成什麼了?”想到下麵官吏做事的態度朱祁鈺的火就不打一處來。

“那個叫什麼‘薑老太’還是‘薑老爺’的什麼醫館,如果那也能叫醫館,怎麼官府就查辦不了呢?這分明就是懶政,是怠政,是玩忽職守!”

對於朱祁鈺的怒意杭氏和一旁的紫虛都清楚的感覺到了,朱祁鈺雖然不是那種喜怒不形於色的君王,但也不是那種暴怒到時不時要大發雷霆還要宰幾個人才能消氣的魔鬼皇帝,看樣子對於下麵官吏的作為是真怒了。

興安的信函確實也過了杭氏的眼,乍一看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就是有幾個小民因為求醫心切被人騙了幾個錢而已。那點小錢莫說是現在自己身為大明朝的皇貴妃根本看不上眼,就算是曾經待嫁閨中時……也還好啦~

幾個小民而已,實在不理解朱祁鈺哪裏來的這麼大火,莫不是寵信興安所以要為興安出頭?不能呀!自己這位爺的這點稟性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莫說是內侍還是外臣,甚至在他身上唱詠鵝的又有誰真正能得了他信任可以到這種地步。

“要知道唐朝的李二就曾經講過水與舟的典故,萬萬不可輕視了小民的事情。百姓苦呀,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不容易攢點銀錢想治個病還被人給騙走了,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地方官吏有案不辦造成的。”中國文化曆史悠久,其法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