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於康的前程(1 / 2)

“父親,今上這麼做怎麼看都有托付儲君之意,朝裏麵會不會有人對父親不滿?”於謙的養子於康雖然平日裏更多的像是一個侍從一樣跟隨在於謙左右,鞍前馬後就像是一個跑腿小哥一般任勞任怨,幾乎像是個人形木偶從來不對於謙進言,更不會評價朝堂上的事情,但這一次終於也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於康的擔心不無道理,皇帝將身為太子的侄兒和自己的親兒子一股腦兒扔到了塞北來吃雪喝風,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作風?這是要把侄、子送到臣子手裏來好好磨煉一番以待將來擔當大任的意思啊!

將來無論這兩位皇子怎麼個安排法,那於謙都成了實際上的帝師了,可比皇宮裏那些給太子和諸皇子講課的三公要實在。那些甭管是太師、少師還是太傅、少傅的銜,講的都是理論知識,而且是幾位輪流給皇子們上課。自己這可是實操老師,是小夥子走向社會正正經經的第一任社會實踐老師,而且還朝夕相處的,這得羨慕死多少有上進心的大臣呀!

“陛下做事自有自己的深意,我們做臣子的安心用命就是了。原本隻是太子一個人在開平城,現在普王也來了,裏裏外外要小心應對。”於謙皺了皺眉並沒有接這個養子的話茬,隻是讓於康吩咐下去要開平衛做足了對外的防禦和對內的安保工作。

做儲君的老師,儲君登基時自己無疑也能一步登頂,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抱負將有可能完全沒有任何阻礙的得到實施,當然也有人玩過火把自己弄死的。

搞出萬曆新政的張居正就是帝師悲慘下場的最好例證,全家給禍禍了個幹淨,除了自己是病逝勉強也算是善了個終的,家人可是遭了大罪了。

意氣風發的張首輔當年跟萬曆皇帝說“夜夢神人授金”時肯定沒想到已經在小皇帝心裏種下了一顆噬人猛獸的心結,在打擊異己獨攬大權時一定沒有想過自己會被群臣攻擊致使家人遭受劫難。所以高喊“人生得意須盡歡”的主大多都不會過得太好……

“父親一心為國,陛下一定是知道的,不然也不會以太子和皇長子相托。隻是自古‘三人成虎’,京城裏難免會有與父親政見相左的人行魑魅魍魎之事壞父親聲名。畢竟事關儲君,今上若是心中有了芥蒂總是不美的。”於康對自己這個養父的脾氣再清楚不過了,朝夕相處多年一身正氣的於謙得罪的人太多了。

特別是對於下屬,如果因為“不測風雲”辦砸了公事的還可以有一定睥容忍度,但如果是摻雜了其他原因,甭管你位居何職身係哪方利益,都會被追責問罪絕無寬恕的可能。

自己身居高位時沒關係,一旦被皇帝猜忌又或者自己走下神壇下場恐怕不會好看。更要命的是於謙幾十年官宦生涯卻可以用生無長物來形容,家裏連置辦幾畝薄田給於謙養老的錢都不一定拿的出來。如果將來被皇室猜忌而下了台,恐怕到老了連口稀飯都混不上。

善良的於康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養父能活到這會都是朱祁鈺給賺來的了,早在天順元年時朱祁鎮揮的第一刀就是砍了於謙的脖子。

“但盡人事,安天命。今上曾說自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話我是認同的。今上胸懷之大仍千古罕有,陛下之睿智更可稱得上是古往今來屈指可數的聖君,我等做臣子的用心辦差就是,旁的不要去想。”於謙說這番話時眼皮子都沒抬一下,似乎對於康突然話多起來還有些不滿,語氣也比往日說話嚴厲了許多。

“今上在私信中提及你多次,讓你好生跟隨太子。這事你怎麼看?”對於皇帝給自己寫私信的用意於謙當然知道,自己年齡大了,太子這一輩還很年輕,將來大明後繼之人總要有人輔佐。而朱驥、於冕、於康這幾個於謙的後生晚輩似乎就是景泰皇帝留給太子的班底了。

“陛下似乎有意為老爺的政見鋪路。”於康說完這句後就靜靜候在一旁候著不再說話了。多年的習慣已經養成,身為養父的於謙對於自己身邊人的管束非常嚴厲,平日裏是不會允許過多的談論皇帝陛下的。

“總督塞北已經數年,也算稍有成效。但是這次陛下用兩江人民填充塞北的作法讓我有些吃驚,可見陛下掌控塞北一絕中原地區北方邊患的決心勝於曆朝曆代。”對於征發兩江欠債人到塞北打工還債的作法於謙總覺得有些不妥,可是朝廷要從根本上解決人治的問題,同時還需要擴充塞北漢人的數量也確實需要這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