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產技術、生產資料的限製,生產條件並沒有太大的改觀,大明工部仍然造不出朱祁鈺想要的設備、儀器。這些年裏改進最多的也不過是牛皮熱氣球,終於能夠做到更大,載人更多了些。一戰時那種熱氣飛船估計怎麼著也還得研究個幾十年才能有可能達成,至於蒸汽火車什麼的就更不可能了,減震器根本就不是這個時代的工業技術可以達到的。
別說技術複雜的減震、避震裝置了,後世常見的鏈條放在這會也隻能一節一節的通過製模、澆鑄之後再組裝成形,甚至就連眼下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用的節能煤爐子也是朱祁鈺直接幹預下才弄了出來。
大明朝通過八股文先把讀書人的思想固化後再通過讀書人固化天下人的思想,從而避免了百姓思想開放對自己封建王朝統治不利,同時也禁錮了天下人求知的欲望。古中國四大發明裏先秦有火藥,漢有紙張,宋有司南和活字印刷,而宋之後嘛...大明朝上至皇帝下到百姓思想稍稍活絡一點,也不至於若大一個國家硬生生被窮困給拖累到亡國。
“查,嚴查!”朱祁鈺的話很快被一層層傳到了宮外,內閣接到皇帝口諭後一個個都是莫名其妙。
什麼玩意兒還要皇帝陛下下旨嚴辦?還交待是朝廷當務之急了?
工部接到消息上下亂作一團,找到傳旨的內侍仔細打聽一番才大概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陛下的意思是民間造出了咱工部造不出來的東西,要把人給找出來。可這人找出來了,不是打咱們工部的臉嗎?”知道事情了原委,自然有人不樂意了。
“可不是嗎?這話要傳出去了,人家會說了,堂堂工部衙門裏養了那麼多人,一個個都是幹吃飯的嗎?朝廷要什麼東西還用得著從民間來找,這可不是讓人笑掉了大牙了。”有同樣擔心的很顯然不止一個人。
工部上下每年花的銀錢不在少數,大把的錢撒出去了卻沒能拿出朝廷需要的物件來,原本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搞研究當然是要時間、要精力、要時間慢慢來的嘛,哪能說朝廷出了錢就一定能出成果呢?!
不過眼下這事情就讓人尷尬了——你拿著朝廷的錢鈔定向研發都沒搞出來的東西,卻讓商賈在自己砸錢搞創新的情況下給弄了出來,這僅僅是臉麵的問題嗎?
當然不是,這不僅僅是臉麵的問題還說明了工部裏養的都是閑人呐~
就算不全是閑人,至少用在搞發明創造的這些錢鈔的用途就很值得讓人懷疑。結合了前段時間廉政公務局抓的那些個官吏,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些錢是不是都被某些人給吃吃喝喝用掉了。
“咱們身正不怕影子斜,沒什麼可擔心的,大膽放心照著陛下的意思去做就是了。”說這話的隻怕是別有用心的。
皇帝陛下要在民間找大匠不是一次兩次了,可那都是景泰朝初期的事情,任誰都知道那就是皇帝陛下給自己潛邸時的舊人找個由子混個官身而已,誰也不會去多嘴捅破了這層膜...咳咳,不會捅破了這層紗,是紗,紗。
更何況當時找來的那些人確實手頭上都有兩把刷子,無論是製兵器、造樓橋又或者是在民間百工上都是能夠為朝廷做事情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煤爐子上小小手段解決了炭毒,就足以讓人跌掉了下巴。
可這一次皇帝陛下說要找的馬車減震工藝與上一次相隔了十幾年,已經坐穩龍椅甚至已經坐膩了要讓位的皇帝陛下不太可能是為了給自己人安排位置專門弄出這麼個花活來,那麼很明顯就是工部這些年的活計輸給了商賈......這可不僅僅是麵子拉不拉得下來的事情了。
往深一點說,朝廷投入了這麼多年的真金白銀...好吧,朝廷投入的大都是債券,可這些債券換來的物資是再真實不過的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砸下來,十幾年了沒弄明白的事情讓一群賤戶給弄出來了,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朝廷的工部就是擺設,而且是白白耗費了大量錢財的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