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帝陛下是不是要治沙,朝臣們是不那麼感冒的,但是對於皇帝陛下提到了可以收取官道通行費這麼一計高招大家的興致一下子就上來了。
“陛下聖明~”
朝廷能要在官道上卡子收稅就意味著會需要增加衙門......至少需要不少的缺能夠安排自己人頂上不是?
就算搶不到正職官,也可以安排佐貳官,再不濟家裏麵七大姑八大姨那不成才的小子也能找個吏員的差使給安排上嘛!再不濟,家裏實在沒有人安排的這種位置可還是能夠賣的!
誰不想吃皇糧?
不想吃皇糧的莫不是個傻子吧,吃皇糧這是多少人想都想不來的美差,這得是打破頭都想搶到的差使,哪怕就是一個不入流的差役怎麼著不得賣個百十來貫的才合適呀!
有了這個想法的官員一個勁的支持,恨不得立刻能把官道收厘金的事情給定下來。
“陛下聖明,自上皇截留江南稅賦以來,大明財政入不敷出久矣。朝廷自始收取官道通行費用,往來商號、百姓依財物繳納心費用足以養護官道、驛站支出了。”
說的好像官道的支出就是為了商號、百姓通行似的,官道官道,不正是官方最常走的道路嗎?如果朝廷連官道都不修,收了那麼多稅都幹嘛用了?
“臣附議,陛下此舉可謂民不加賦而國足用呐~”
這話要是朱祁鈺聽了一定會覺得很熟,就是那種刀口砍掉腦袋後地上的腦袋看向沒有倒下的身軀那麼熟。
“是呀是呀,這收取的隻是官道的通行費用。而官道除了朝廷郵遞之用,現如今走得最多的就是商賈通行的車馬了。其實民間早有呼聲建議向商戶收取通行費用,隻是朝廷對官、商一視同仁,替商人承擔了這一部分開支而已。”
“是極是極,正所謂權、責、利三者缺一不可,既然商戶要走官道,本就該向官府繳納通行費用。朝廷已經免去了商號數十年通行費用,現在才收取已經是對商戶的格外寬容了,陛下此舉聖明。”
一個個越說越離譜,但都是奪著一個目標而去的——為收費合情合理找由頭!
那話說的,修建官道好像隻就是讓朝廷官、兵走的似的,原本官道就收厘金的,到了景泰朝大修官道向民間募捐、賣債券,修了更多的官道,配上驛站後解決了大量官軍清退人員的安置問題,可以說是官民兩便的好事情。
何況官道上往來客商多了,驛站的收入多了,各地的商稅自然也是嘩嘩的流入了官府的庫房,怎麼現在一轉臉這官道似乎就隻是便宜了商人似的?
“那......商人如果因為增加了這一筆開支而轉嫁給百姓呢?”也有不願隨波逐流的輕聲提出了不同意見。
“嚇~怎麼會呢,這才多少點錢,哪個商號還負擔不起了怎麼地?再說了,但凡看到敢轉嫁的,官府就直接查辦了不就得了~”
旁邊立刻有人提出了不講理的解決辦法,似乎商人的錢就是大風刮來的,對上要接受官府隨時隨地的攤派、追加,對下還不能有轉嫁,否則就要查辦。
“可是......”
“別那麼多可是了,你這是杞人憂天,可是個什麼勁啊,就這麼著吧,快點請陛下頒了旨意有司照章執行就是了。”
“噓噓...看看都是哪些大員在支持,你我小宦就別往前麵湊了惹人不快了。再怎麼著,這錢也是轉嫁到尋常百姓頭上的,於你我又無幹係,平白無故惹了滿朝大臣們不快又是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