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何等功績可封王(1 / 2)

李賢作為朱見深的“發家”班底,對這位成化皇帝的認知不可謂不深。要對朱見深做一個評價,毫無疑問是有三分景泰皇帝的形態卻不得太上皇的精神。

同樣是要收拾奸商賊匠,景泰朝是真的進行嚴厲打擊,打到滿天下奸商瑟瑟發抖的同時官吏軍民卻是叫好聲一片。而成化皇帝嘛,想打,也真的打,但是效果就嗬嗬了。

“啟稟陛下,南京、廣州撥付的這四百萬兩如果算上建造船隻恐怕朝廷也沒什麼利了。不如由朝廷下公文先調撥少量錢糧物資入京,看下南邊的反應如何?”

等到散了朝,李賢單獨留下跟朱見深請旨想要試一下南邊官宦對於朝廷的態度,更是想試一下朱祁鈺對於成化朝廷調動江南財物的態度,這也是朱見深一直以來就想做卻又猶豫不決的事情。

“不用了。”

“不用了?”李賢不解,麵帶疑惑地看向朱見深問道:“陛下可是顧忌上皇態度?其實臣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臣建議吩咐南京、廣州將要調撥過來的四百萬兩銀錢折換成實物進京,這樣朝廷可以在折算價格上試一試南邊的態度。”

“太保誤會了。”朱見深搖搖頭說道:“我說的不用了是不用試探了,叔皇來信讓我全麵接收南京、廣州。”

“全麵接收?對朝廷來說那可是太好了...臣為陛下賀!”

“有什麼可賀的,叔皇交給我的地方到現在也沒有治理成個樣子,說出來都丟人。”

“陛下何必妄自菲薄,自陛下登基以來大明自西北到東北,人口增長、新開田地都是景泰年間的倍數。僅此一項就足以說明陛下於天下的功績了。”

“嗬嗬,這有什麼功績,蕭規曹隨而已。”

“陛下...”李賢一時語塞。

說到蕭規曹隨,還真是這樣。地盤是景泰朝打下來的,成化朝廷不過是坐享其成,眼下石彪能夠乖乖回京城述職都全依賴太上皇帝在天竺的騷操作,否則石彪放著好好的哈密土皇帝不當怎麼可能老老實實回京做個有名無實的兵部尚書呢!

“雖然說江南是按照朝廷的公文行事,但實際上朝廷也沒什麼公文下往江南。叔皇就靠著半壁江山就打出來諾大一塊海外國土,功績已經遠超例代先帝了......不,就算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恐怕也不過如此而已。”

“是,那都是陛下尊敬上皇,讓江南的官吏軍民都遵從上皇調遣。否則名份早定,陛下是天下之主,當然可以隨意調遣江南軍民,何況錢糧而已。”

李賢說完這番話自己也皺著眉頭想了想這其中有多少水分,好像太多了還擰不幹、擠不透。

“我有幾斤幾兩自己心裏清楚,李卿不用安慰我了。說起叔皇,還真是猜不透他心中所想。當年他出海前往南洋,天下人說什麼的都有,可是誰又真能想到叔皇他老人家能夠輕輕鬆鬆打下這麼大一塊疆土來?那可是比大明都大的疆域呀!”

“嗯,陛下這麼說臣也自覺慚愧。當年怎麼也沒想到太上皇帝率眾人往南海後還真就紮下了根來,就連這次上皇率軍破天竺也一石三鳥也是令人出乎意料。”

“是呀,誰也沒想到叔皇隱忍十年,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幾乎是翻掌之間就滅了天竺。那可是個有近千萬人口、幅員數千裏的大國呀!”

“太上皇行事手段著實讓人費解,兵部組織武學官員每年都會有無數次推演,任誰也找不出一個合適的理由派出數支軍隊往反大同、遼東一線進行巡哨,而這也是大明能夠打敗瓦剌的基礎。”

“是呀,叔皇往往行為讓人費解,但是結果卻是出奇的好。甚至當年母親都怎麼也不敢相信叔皇會將皇位傳給我,畢竟叔皇子嗣興旺的。”

朱見深這話,李賢就不敢再接下去了。涉及皇位傳承的事情,其實做臣子怎麼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少想、少動,特別是少說!

臣子們一片赤膽忠心,皇帝可不一定這麼認為。就算老皇帝認為你是直臣、忠臣,不怪罪你,可是小皇帝如果知道你當年反對他繼位呢?又或者一句話惹了皇帝枕邊的那人不開心了再扯出點什麼事情來,誰能說得清楚自己是個什麼結局。

要做一個忠臣、直臣,那得是有前提條件的,比如全天下的臣子都以挨廷杖為榮時,那可以吵一吵鬧一鬧,但如果廷杖三天兩頭能把人杖斃的,這會再去看忠臣、直臣就沒幾個了——杖個三、兩天也就都打死、打跑了,剩下來的都是心眼多的,誰還會去找那個不自在?

“說起來我真的對於叔皇的意思很費解,太保是伺候過叔皇的老 臣子了,還請幫忙參詳一二。”

“陛下抬愛了,老臣在景泰朝時多為外放官,幾乎沒什麼機會與上皇陛下接觸。不過陛下有疑慮,臣當然有義務要為陛下解惑,隻不知道陛下說的是哪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