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皇上又調戲兒子了(1 / 2)

第190章 皇上又調戲兒子了

這還隻是最基礎的費用,給先生的工錢,也叫束脩可都沒劃到總金額裏麵。

讀書人在這個時代是非常罕見的,因此他們穿著也會比常人不同,再加上吃飯一些亂七雜八的費用,花銷就變成了一個很可觀的數字。

到時候如果有能力可以上京趕考,在外地千裏迢迢奔赴京城,又是一筆可觀的開支。

“這不是去搶嗎?”康熙聲音不大的念叨了一句,在這午後的時光裏有些突兀

“本少爺不是個不識貨的人,盛京還有北平,那些頂尖的書齋的裏麵的文房四寶,也比這邊至少便宜了五百文。我瞧著,東西都是差不多的。”

憑什麼同樣的東西,就要賣出兩種價格呢?

老板一臉警惕的看著他,心道這人看著穿的人模狗樣的,別介再是來惹事的吧。

“……這個,客人這個東西您買嗎?”

“失禮了掌櫃的,我們不買了。”

婉雪急忙拉著康熙離開,離開店鋪走出了些距離才輕聲解釋道。

“少爺,讀書的人本就不多,所以家阿哥會稍微貴一點也是常理,而且各郡縣的人口比例不同,賦稅也不同。”

“您想啊,商家想要賺錢,隻好把這些稅錢啊都加進去,他們自己不願意 付錢,所以隻好讓百姓來付錢了。”

更何況僧多肉少,能讀起書一直讀書的也就這麼些人,時間長了這些東西早就成壟斷行業了,麵向的用戶群體都是一定的。

而且這些東西好多都是從別的地方運過來的,這一路上打點,雇傭鏢師,住宿啊、吃飯啊,還有店裏小夥計的工錢,哪樣不是白花花的銀子?

而且大家都在一個郡縣做生意,價格不可能差距太大,所以估計別的店也差不多就是這個價格。

雖然大清現在的賦稅並不高,但是對於商人來說,商稅這是眾多需要納繳的額度中最小的一項,好多地方臨時加派的稅收,還有許多類目繁雜的通支才是大頭。

比如說今天某某地方要鬧洪災,朝廷先給了一筆銀子下來,但是現在銀子在路上還沒有到位怎麼辦?

這中間的時間差隻能靠著地方自己想辦法, 官員拿不出來錢,那應該咋辦?

讓地主還有這些生意人捐款啊。

還有很多的,沒辦法放在明麵上來的一些事情,比如說地方官員想貪汙但怕被發現,也隻能找這些人來開刀。

那種能夠開連鎖商鋪,將生意拉長戰線的人,背後都是有大靠山的。

所以他們隻能衝這些沒背景,又有錢的人下手。其實說來說去,苦的都是平民老百姓。

康熙沉了臉,眼角眉梢都是濃濃的不悅。朝廷從胤礽出生那年,康熙十七年起就沒有過大規模的用過戶部的銀子,也沒催過地方要固定交多少的稅額。

甚至災年的時候,他都免了這些人的稅。那這些地方官加的稅額,都跑到誰的腰包裏麵去了?

“去查查,這裏的知縣名聲如何,百姓對他的評價如何。我們先找個能住的客棧再說。”

到了客棧梳洗一番之後,康熙把三個兒子叫到了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