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州城外的一戰太原兵馬最終取得了勝利,但絕對是一場慘勝,大唐與大信雙方所損失的兵力幾乎差不多,最後王君廓是被逼回到了鳳翔,連原州城都沒有進,但是,李世民卻也不敢再繼續攻打會州,原州也是不敢去碰了。
沒辦法,來時十五萬兵馬,如今幾乎損失了三分之一,且此番已經對峙近乎兩個月,糧草以及軍心士氣各方麵都已經接近疲憊的狀態了。
還有就是,就算勉強繼續攻打會州城,沒有了王君廓的從一旁牽扯可以全心全意的進攻,恐也無法再攻得破也,一來,會州城的守軍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且人家城頭上的各種防備器械也完好無損。
再加上那個善於謀劃的郝瑗還有一個大信國的神射將軍謝映登在,李世民真的沒有那個膽量敢冒險,雖然王君廓不敢再正麵跟自己幹仗了,可要是人家悄然的繞到後路去偷襲自己的糧道,畢竟人家也還是有著幾乎十來萬的兵馬力量的,那時自己才是進退兩難。
李世民權衡利益之後隻得選擇退兵,好在是在勝了王君廓之後才湍兵,這多少找了塊遮羞的布。
可是,這消息對於李淵而言卻直如敗了一般。
在李淵被來護兒拖入僵持戰之後,大唐兵馬氣勢一不如一,持續的衰竭下去,攻城之戰誰都知曉那麼一句話: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
在之前太原府扯旗之時,大唐兵馬可謂是氣勢萬鈞大有勢不可擋之勢,在之前攻占汾州,蒲州也是直如摧枯拉朽一般,就連當地百姓們也都很是歡迎唐軍的到來,這讓李淵以及整個大唐兵馬都為之感到振奮,那一刻,幾乎沒有人會懷疑無法攻破長安城。
可是,李淵錯誤的估計了一點,那就是長安城百姓對於大隋朝的忠誠,或許下其他地方的百姓皆很是憎恨皇帝,巴不得改朝換代,可於都城長安而言相對來所受到的災難苦痛那些沒有外地人那麼多那麼深牽
相反的,長安城中的百姓甚至從骨子裏都有一種高於別處百姓的優越感,現在你太原兵馬李家要帶兵打進來雖然的是扶立新君繼位,但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所以,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百姓響應,即使李淵當年在長安城中聲譽頗佳。
可是這次你是回來奪皇位的,跟以前你做清官可不一樣呢,是以,李淵的唐軍遭受到了來自來護兒將軍以及整個長安城百姓的共同對抗,雙方戰況極其慘烈,若要會州城之戰殘酷的話,恐長安城之戰更甚數倍!
唐軍中軍大帳鄭
李淵端坐帥案之後,身穿大將軍袍,頭戴金烏冠,寶劍斜放在帥案之上,正怒氣衝衝的看著手中的信劄。
大帳中所有軍將謀士皆不言語,此刻,他們還不知曉會州城戰況的詳細,更不知曉他們給予厚望的二公子李世民已經開始撤出了靈州,從當初借道西突厥的道路又回了太原府!
李仲文和李孝恭不由對望一眼,麵色皆頗有擔憂之色,這兩個當前大唐最頂尖的一文一武,無論是話還是做事皆是眾人矚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