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時間過去。
眾人矚目之中的大信國此次西寧府之行卻忽然的沒了音訊,不止西寧府如坐針氈便是整個下各方勢力都困惑不解,同時也一個個的心生防備。
倒不是各家清閑的就這麼想關注大信國的一舉一動,而是,當前的態勢在經過四明山之後這麼將近快一年的時間過渡後,一些的勢力幾乎都已經有了各自的歸附。
也就是,在當前的紛亂勢力中還屹立未倒的都是有著一定存在能力的,而在這些人之間已經逐步的減少了相互的攻殺,更多的是相互結盟,原因就在於之前看似搖搖欲墜的朝廷,在經過之前皇帝的低調運做三路出兵大勝之後,又顯得穩固了不少。
再加上最近皇帝少有再見那丞相宇文化及甚至可以宇文化及的權利正被一點點的剝奪掉,因此宇文化及在朝廷的影響力正逐步減弱,而沒有了宇文化及的刻意欺上瞞下等一些見不得光電的手段了之後,再加上皇帝幾乎完全放權給了靠山王。
雖靠山王一生隻專注於軍事方麵的情況不太懂的理政,但是靠山王卻懂得識人並用人,一時間,起用了不少老臣或是提拔了一些有潛力的新人,一時間,大隋朝廷竟然頗有撥開雲霧見青的感覺。
雖然至今朝廷也不再有圍剿某一方反王勢力的行動出現,但是在現在朝廷還擁有的勢力範圍之內,卻也還算是較為平靜。
而靠山王的手段還沒有就此結束,除此外,因為河道也已經大部分竣工,再加上當前皇帝一直滯留江都也依舊沒有打算回長安城的想法,用皇帝的話,現在的長安城想起來就讓自己糟心。
所以,靠山王下令解除了河道諸方麵的事宜,方歸所有百姓,一時間,朝廷聲譽恢複了不少。
而緊跟著,又傳出大力扶持農桑的消息來,靠山王這是要給百姓們一個安穩的家,要將放歸回去的百姓按在田地裏麵去耕種,於百姓而言,有了田有了土地後,那就有吃的,有吃的就有老婆兒女,那麼誰還去當反賊啊。
這樣一來,朝廷可以立即緩了過來,至少在這一係列的行政策略出來後,朝廷所轄範圍內的勢力沒有再發生百姓扯旗造反的事來。
太原府。
“如今朝廷施行寬鬆政策,百姓多有安定之心。”李淵掃了眼大殿內的眾人,望向李元吉,道:“募兵方麵與之以往可有何進展?”
“稟父親。”李元吉跨步上前道:“相比於上月,募兵之數減少了近七成,且大部分士卒皆來自於本府轄內,外方所來之人總數不足一百人。”
因為李淵之前起兵打著的旗號是要幫著大隋朝鋤奸再另立新君,是以李淵的身份依舊還是太原府的一個太守,當然那個旗號大唐則更多理解為其朝廷冊封的唐公僅此而已。
所以,李元吉還不敢就此稱呼李淵做父王,還得稱呼父親呢。
“不足一百人?”李仲文略感吃驚,雖然李仲文不負責軍事方麵的事,可是這樣一個消息還是讓他很是震撼。
李淵瞅了李仲文一眼沒有話,隻是眉頭微微皺了皺,也是隨之一聲輕歎出口,而李元吉也在這時將頭低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