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楓今天要做的是一道很有傳奇色彩的菜——佛跳牆。
佛跳牆,福州傳統名菜,迄今有100多年曆史,為聚春園菜館老板鄭春發研創。1965年和1980年分別在廣州南園和香港,以烹製佛跳牆為主的福州菜引起轟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牆熱。各地華僑開設的餐館,多用自稱正宗的佛跳牆菜,招徠顧客。佛跳牆還在接待國家元首的國宴上登過席,深受讚賞,此菜因而更加聞名於世。
“佛跳牆”即“滿壇香”,又名“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據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
佛跳牆以十八種主料、十二種輔料互為融合。其間幾乎囊括人間美食,如雞鴨、羊肘、豬肚、蹄尖、蹄筋、火腿、雞鴨肫;如魚唇、魚翅、海參、鮑魚、幹貝、魚高肚;如鴿蛋、香菇、筍尖、竹蟶。三十多種原料與輔料分別加工調製後,分層裝進壇中,就好像一部野心勃勃的賀歲片,大腕薈萃自然不同凡響。
這麼豪華的材料,買齊了之後花費的錢都足夠普通老百姓生活一年了。幸好李楓不愁錢花,對於錢的概念更是薄弱,完全不在乎這一點錢。
如果是一般的做法,是要先在武火上燒沸,後在文火上慢慢煨燉五六個小時,這才大功告成。
但是五六個小時太久了,就算是李楓能等,但是身為吃貨的洪七公也等不來,於是李楓就用內力催動火焰,雖然沒有星爺的《食神》那麼誇張,隻要幾分鍾就好,但是也加快了不少,花不了半個時辰的時間了。
李楓生好火之後,把鍋燒熱,開始放水近鍋裏。等水燒開之後,馬上把壇子放入水中蒸煮,把處理好的材料一樣樣的放進壇子裏麵,蓋好壇子,雙手放在兩邊鍋底,運氣催動火焰。本來已經燒得很旺的火馬上變成了熊熊烈火,燒得水不停的沸騰。
才一盞茶的時間,就有香氣從壇子裏麵傳出來,蔓延整個廚房之後,飄到了外麵。
本來在一邊喝悶酒的洪七公突然鼻子抽了一下,再猛然吸幾下氣之後,洪七公臉色立馬大變。
“香,好香!邪門啊!”洪七公一邊拚命的吸氣,一邊低聲嘀咕。
就連黃蓉和郭靖也聞到了廚房裏麵飄出來的香氣,停下了練武,好奇地看著廚房。
“這李小子不禁武功邪門,連做的菜也邪門,連我老叫化都聞不出來是什麼菜的香味。”洪七公肯定自己沒吃過這道菜的,要是吃過的話,這麼香的味道沒理由不記得的。
正在三人等得有點心急的時候,李楓抬著一個壇子走出來了。
三人看見李楓出來,馬上圍了過來。
“李小子,你做的是什麼菜啊?連我老叫化都沒吃過的。”洪七公第一個忍不住要開口問。
“讓我鄭重介紹——這個就是佛跳牆。”李楓了解過了,這個時代沒有佛跳牆這道菜的,這個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第一道佛跳牆。
“佛跳牆?好奇怪的名字啊!”郭靖聽了菜名之後撓了一下頭道。
“說起這個菜名還是有一個故事的,‘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這句詩就是形容這個故事的。”李楓緩了一下之後,接著道:“‘佛跳牆’即‘滿壇香’,又名“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據說,唐朝的高僧玄荃,在往福建少林寺途中,傳經路過“閩都”福州,夜宿旅店,正好隔牆貴官家以“滿壇香”宴奉賓客,高僧嗅之垂涎三尺,頓棄佛門多年修行,跳牆而入一享“滿壇香”。“佛跳牆”即因此而得名。”
“為什麼我老叫化都不知道福建有這道菜?”洪七公好奇問道。
李楓也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時空沒有這道菜,道:“恐怕是因為材料太昂貴了,懂得這道菜的人又少,失傳了吧!我也是在師門的秘籍上麵看到這道菜的菜譜的。”
洪七公哦了一聲之後,就沒什麼話說了,這段時間洪七公也了解了李楓的師門的神秘和強大之處,再神奇的事也不覺得驚訝了。
“七公,來,你先嚐嚐,看看我的廚藝怎樣!”李楓裝了一晚佛跳牆給洪七公。
洪七公早就被那濃鬱的香氣勾得饞蟲四動了,端起碗狼吞虎咽起來。
洪七公也不怕燙,幾口就消滅了一碗。
“好,妙,香。李小子,你的手藝不錯啊,就憑這道什麼......佛跳......牆,就可以算是天下名廚了。和你這道菜比起來,我老叫化以前吃遍的天下美食都是糟糠啊!”洪七公連連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