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四川炎熱無比,在這樣的夏天,終於完成了《〈洛陽伽藍記〉研究》文稿的撰寫修改工作,真是百感交集!
世間萬事皆有緣,也許在當時、當地沒有覺察,但事後回憶起來,似乎有很多的人、事都是有緣的。自己已是中年,古話說得好,"哀樂中年"。自己在求學與工作中,沒有想到竟然能與那麼多的人發生關聯;我喜歡藏書、讀書,借助一本本書,又與更多的人有了精神上的連接,這些人有古人、今人,有國人、域外漢學家,所以讀書真的是人生大快事!就像陶淵明說的,翻開冊冊書卷,我們就能"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
所以,在此時此刻,我內心裏洋溢的滿是感動。
我父母是普通平民,都不識字,但他們給了我生命,給了我一個貧寒但和睦溫馨的家,他們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給了我生命的教育,永遠的生命教育。父親晚年長期癱瘓在床,飽受病痛折磨,卻一直樂觀,所以父親給了我堅毅與骨氣,教育我一輩子都要堅強奮鬥;在父親最後的日子裏,為了在醫院裏通宵照看父親,我有時就帶上《洛陽伽藍記》,隨時記下一些隨感。母親再過一陣子就滿八十歲了,做兒子的願意把本書作為生日禮物獻給她,雖然這禮物毫不起眼,也來得太晚;母親一生相夫教子,辛勞無比,溫良樂於助人,特講禮,信奉"寧肯人負我,不肯我負人"的信念,母親讓我的"剛"的性格多了些"柔"的成分。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兄弟五個都孝敬父母,相處和睦,能夠相互關愛,和樂融融!親戚林世彬、張榮輝一家對我父母關懷備至,常常噓寒問暖。
我還要感謝我的師長們:陳若愚老教授待我一直是"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情兼"師"、"父"。胡俊林教授酷愛學術,博覽群籍,帶著我走上治學之路。老一輩學者劉章霖、張力行教授對我一直鼓勵有加,劉老師給我的書信與書籍我一直珍藏著,時不時拿出來翻翻,感動依舊。
曾良教授一心向學,一直致力於提升我校古典文學研究,尤其是明清小說研究上的"話語權",正引領著我校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步入健康、可持續發展之道。鄧國軍教授是我"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的諍友。吳賦光教授積極促成我的科研項目申報。
徐祝林、戴前倫教授一直關心並全力支持我的研究。與我有師友風誼的肖體仁教授,酷愛藏書讀書,喜歡奇石與漫遊祖國大好山河,我非常羨慕他的"行萬裏路,讀萬卷書"的生活。王彤教授關愛學生,是一個永遠在細細品味生活、自然、文化之美的鑒賞家。在教學與科研上,給李見勇副教授添了不少麻煩。孫瀟老師一心為學生,在教學上,我從她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感謝餘貴林、郝群伉儷!我覺得,餘兄踐行了他的恩師張邦煒先生的人生信念——"遇事灑脫些,做事認真些,待人坦誠些,性情開朗些,生活瀟灑些"這一境界,雖然目前我還做不到,但"餘雖不能至,然心向往焉"!師弟劉益民曾慷慨贈書,十多年前,我們常常深夜促膝暢談,"對談忽到無言處,花雨紛紛掃劫塵"的情景,永遠印在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