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皇城東宮、顯德殿!
皇帝李世民端坐龍椅,神色凝重怒發衝冠,一身肅殺之氣環繞周身。
大殿文武百官噤若寒蟬,個個呼吸沉重麵色焦急,卻不敢發出一聲。
原來,在五日前,幽州和延州傳來密報與急奏,亦羅藝反叛及突厥來襲。
那日,李世民和眾大臣商議,羅藝反賊,不足為慮,待來年開春遣齊國公領軍剿之。
至於突厥大軍,據傳令兵蘇定方的情報,猜想他們的進攻路線,設定了幾個方案。
讓蘇定方速去河南道傳令,命李靖領六萬精騎,繞道河北道,行至朔州,截斷突厥退路。
令尉遲恭領軍兩萬,鎮守涇陽,侯君集領軍兩萬鎮守高陵,薛國公長孫順德領兵兩萬馳援武功。
李道宗、柴紹等大將鎮守京畿,秦瓊、程咬金等大將護衛長安,鞏固宮城。
一切本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但突發事變。
不日之前,頻來戰報,頡利可汗派遣五萬騎兵突襲塢城。
離長安不足百裏,李世民無他,令程咬金等大將領軍四萬,救援塢城。
那裏要被突厥突破,長安危已,隻能將周邊主力兵馬盡數調出。
拱衛京都隻剩三四萬兵馬,是守衛皇宮和皇城的左右金吾衛和左右羽林軍。
就在今日,前方來報,攻打塢城的那支突厥軍,是頡利可汗的調虎離山。
頡利可汗的主力大軍,已經直達渭水河畔,開始安營紮寨,幾近兵臨城下了。
李世民龍顏震怒,被突厥老賊擺了一道,可恨呐。
雖然手裏還有四五萬兵馬,但真正上過戰場的,能打仗的不多,哎……
李世民甚是無奈,那些軍卒都是世家勳貴將門子弟,說白了就是來混資曆的。
平常打打架威風威風,倒還可以,要真上了戰場,估計得拉稀。
當下,大殿之中分兩個派係,一方主張求和,保大唐一絲喘息之機,換得休身養息,來年兵強馬壯之際再以報複。
另一方主張要戰便戰,以武將居多,雖勝算不大,但也是建功立業一戰成名的好機會。
李世民高居寶座,卻身心疲憊,難道他殺兄奪位真的錯了。
一天都不讓他把龍位坐穩,暴雪才息,這突厥又兵臨城下。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出列拜道,
“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頷首,大舅哥有什麼好點子嗎?
“陛下,據臣吏部監察,今日上朝儀事官員,有不少身居要職的官員,請病告假未上殿儀事,望陛下定奪!”
“嗯……?”
李世民不甚懷疑,抬眸看去,目光在大殿一掃。
果然,前來議事的文武群臣,比以往少去五之有二,將近一小半沒來。
李世民一直擔心大唐安危,竟毫無察覺。
身上散發的怒氣再一次攀升,嚇得一些膽小官員,頭低的很深。
那些沒來的官員,有他們的誌鵬好友,或者同枝連理,以及家族子弟。
他們之所以還留在朝堂上,一是掩人耳目,二來探聽風聲,兩手準備。
李世民狂笑,朗聲大喝:
“好!好,好!齊國公,給我一一記下,哼!”
“是陛下!”長孫無忌神情坦然退步入列。
不少官員對他恨之入骨,那殺人的目光在他身上遊走數遍。
戶部尚書李孝恭,出列拜道,
“陛下,臣有本要奏!”
“皇兄,有何事?!”
“陛下,據臣戶部下屬官員調查,這幾天長安城,乃至周邊各縣城糧價突漲,以及百姓日常所需物品,都有所漲幅,臣恐不測,請陛下裁奪!”
“什麼……”
“糧食又漲價了?”
“這該死的糧商……!”
“國家生死存亡之際,這些商賈竟敢發國難財,都該殺……”
大殿之中你一言我一語,發泄心中不忿,豈有此理!
李世民氣的渾身顫抖,又是這些世家,一遇戰事,他們跳的真歡啊,等驅逐突厥朕定好好跟他們清算清算。
“朕已知曉,皇兄你暫且退下,等突厥退去,再做商議。”
“是,陛下。”李孝恭躬身退至一旁。
兵部尚書杜如晦,這時候不知道是站出來,還是不站出來,神色猶豫,皇上他太難了……
李世民環視幾位心腹大臣,哎,心中了然。
那就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朕有何懼之!
“蔡國公、魏國公、宋國公、魏征你們幾位有本要奏,就一一奏來。”
“這……”
“是!”
“是,陛下!”
杜如晦,房玄齡,蕭禹,魏征紛紛上奏……
他們所奏的,都是目前大唐所麵臨的艱難困境。
糧油漲價,官員動蕩,軍心渙散,民心動搖,學子暴亂……
李世民頭大了,真的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