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歐皇開道,兵臨城下!
見兀坤這般,其餘頭人也紛紛跟上效仿。
營帳裏,頓時嘩啦啦跪倒一片。
“隻要陛下信守承諾,我等願世世代代替大楚鎮守南疆!”
看到這一幕,趙鈺心中頗有些驚訝,他似乎有些小覷了楚國對於這些少數民族的吸引力了。
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處於緬國和楚國之間,但是論及文化吸引力,緬國的底蘊遠比楚國要弱上許多。
這些山蠻人隻是因為楚國朝野排斥他們,這才被逼無奈,和緬國勾連到一起,如今趙鈺這個楚國天子展示出接納他們的態度來,他們便二話不說拋棄緬國,投向楚國。
但這些山蠻人向來毫無信用可言,趙鈺也隻是聽一半信一半。
鎮守南疆這四個字,他也不過是聽聽而已,如果當真,那才叫傻了。
他隻希望這些山蠻人能夠被朝廷的相關政策吸引下山,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融入華族社會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諸位首領這份心意,朕心領了。不過,大軍即將開拔,與緬軍決戰,為了諸位的安全,還是繼續呆在軍營中吧。不過,有些事情做錯了,就要受到懲罰。朕會從你們麾下士卒中精選出部分勇士,充作先鋒,若能英勇殺敵,朕可以既往不咎。”
趙鈺說罷,又輕描淡寫的補充了一句。
“若不是看在你們並沒有對這旬林城中數千百姓行太過不義之事的份上,否則朕這一次絕對不會這般好說話,一定要用你們中的幾個人頭,來祭奠告慰那些被伱們殘害的百姓在天之靈!”
話語雖輕,但其中蘊含的淡淡殺意,卻讓兀坤這些山蠻頭人心頭一驚。
幸虧他們聽了兀坤的勸阻,否則一不小心,就是人頭不保啊……
該說的也都說了,該警告的也警告了,趙鈺讓親衛進帳,將這些山蠻頭人帶下去。
“陛下,就這般放過他們?”
武鬆看著被領下去的山蠻頭人,疑惑問道。
“放過他們,哪有這般容易?”趙鈺臉帶冷笑,“等到日後政令頒布,他們這些頭人就是再不願意,也攔不住族人偷偷下山。”
山上野蠻落後的部落製生活方式,和山下更加富足安康的封建社會相比,吸引力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無論華夷,人們都走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的道路上。
以往楚國雖然在西南、東南邊疆都是設立州縣,委派太守進行管理,但由於這些地方多以蠻夷為主,太守若不熟悉地方情況,就會出現被蠻夷首領暗中架空的情況。
而楚國由於崇文抑武、蠻族不穩、武脈不振等因素,對於這些邊疆地區鞭長莫及,再加上齊國和晉國的壓力,無法將大量兵力移到西南和沿海地區,壓服這些蠻夷,因此隻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這些蠻夷在邊疆的地位。
但如今不一樣了,隨著趙鈺登基,隨著一位位能臣名臣被趙鈺召喚而來,楚國朝廷將會有充足的人手來解決這個問題。
伴隨著這些蠻夷部落的融入,楚國可以征召的人丁、收繳的賦稅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等於提高了楚國的國力。
對於封建國家而言,人口和土地就意味著一切。
武鬆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他是武將,對於這些政治上的東西,屬於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賈詡和李儒坐在一旁含笑不語。
他們兩人已經聽趙鈺提起過那位王樸王樞密,那篇讓陛下讚不絕口,倚之為國策的《平邊策》也拜讀一二,對於其中的見解策論極為讚賞和認同。
其中,就包括吸收蠻夷的人丁為楚國之用。
陛下如今所作所為,顯然是按照王樸《平邊策》的步驟進行的。
將改土歸流一事暫且按下,趙鈺望向諸將,叮囑道:
“眾卿,如今叛亂和山蠻已盡數解決,我等再無後顧之憂,是時候和緬國進行決戰了。”
現在杜預在北邊已經取勝,他在南疆也不能耽擱太久,需要把這邊的戰爭盡快結束,然後回神京主持大局。
晉國的使節十有八九已經在路上了。
“謹遵陛下之命!”
諸將齊齊拱手領命。
“文優,這邀戰書就由你負責。”
“臣謹遵聖意。”
將事情交代完畢,趙鈺方示意眾人離開。
“又是一個月過去了,是時候抽一波卡了。”
看著係統背包中自己積攢下來的兩張卡牌,趙鈺心中想到。
隻是,當輪盤虛影消失,呆呆望著手中剛剛抽出的兩張卡牌的趙鈺,第一次開始懷疑起人生來。
有沒有搞錯,他竟然出了雙黃蛋!
沒錯,這一次趙鈺直接抽出了兩張金色卡牌!
而上一次獲得金卡,應該還是自己登基時係統贈送的那張【天命至現】吧……
隻是由於綁定一次君主天命需要消耗的1W點皇威值他一直沒有攢夠,因此這張卡目前來說暫時派不上用場。
不過,他這一次抽出的兩張金色卡牌,在之後就能立刻發揮作用。
兩張卡牌,一張是金色策卡【科舉取士】,另一張則是金色器卡【教武堂】。
【(金)策卡:科舉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