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縱火計,築京觀,杏林院!(2 / 3)

“追上去,莫要讓緬狗跑了!”

看著倉皇撤退的緬軍,楚軍將士紛紛高聲喊道。

吳建寧率領殘軍且戰且退,準備沿著原路撤回國內。

然而,事情總是不盡如人意。

忽然間,一名親衛滿臉驚恐的喊道。

“將,將軍,快看前麵,前麵出什麼事了?”

吳建寧循著親衛的手指望去,頓時隻覺得手腳冰涼。

隻見距離他們不足三裏處的山林中,滾滾濃煙伴隨著火焰升騰而起。

“這,我等連後路都被斷了嗎?”

吳建寧忍不住哀歎道。

原來,在李儒的建議下,早在前天晚上,他和賈詡兩人便已各帶三百名士卒,趁著夜色悄悄出城,埋伏在緬軍必經之地的山林中,把一桶桶桐油澆到道路兩旁的草木之上,隨即便埋伏了起來。

等到得知緬軍戰敗,他們放過了撤退的象軍,然後點燃了火焰。

在李儒特性【烈焰焚城】的加持下,隻是短短時間,火勢便迅速蔓延了開來,不僅將緬軍撤退的道路徹底封上,更是連帶著點燃了周圍的山林。

一些來不及躲避的緬軍士卒直接被熊熊烈火點成了火人,最終燒成一堆灰燼。

於是,在前有烈火,後有追兵的情況下,無數緬軍士卒走投無路,隻得跪地向楚軍請降。

看著漫天遍野投降的士卒,吳建寧心中那根弦徹底崩斷了。

“陛下,臣無能啊!”

在淒厲的嘶吼聲中,吳建寧拔刀自刎。

鮮血迸射間,一代緬國名將就此落下帷幕。

…………

當最後一抹殘陽落下之前,這場慘烈的戰爭,終於以楚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按照捉俘虜的標準條例,楚軍將士將投降了的緬人盡數反剪雙手,十人一組用粗繩拴住胳膊,串在一起。

大約兩個多時辰後,所有的緬軍俘虜都被綁得結結實實,再沒有絲毫還手反抗的餘地。

趙鈺立馬站於丘陵之上,一雙星目向著戰場掃去。

隻見方圓數裏的曠野之上,到處都是緬軍留下的屍體,一麵麵殘破的緬軍戰旗,就這樣被丟棄在戰場之上,一匹匹無主的戰馬在戰場上來回徘徊,尋找著戰死的主人。

一將功成萬骨枯,古人誠不欺我……

趙鈺在心中感歎道。

不久之後,諸將紛紛來到趙鈺麵前,向他彙報戰果。

這一場惡戰下來,四萬侵入楚國境內的緬軍被殲滅了兩萬餘人,還有一萬緬軍被俘,失蹤五千餘人。

不用說,這五千餘人大部分是死於山火中了。

僅有不到三千的士卒在李儒和賈詡放火焚林之前,跟隨象軍撤出戰場,向著緬國境內逃去。

“陛下,這些降卒應如何處置?”

陰壽抱拳問道。

趙鈺掃了一眼被楚軍看押的緬軍降卒,淡淡道:“諸位怎麼看?”

“陛下,緬人雖然身材矮小,但這些降卒受過軍事訓練,體格頗為強壯,都是上好的苦力。“

對於王雄誕的看法,趙鈺不置可否,目光望向一旁的賈詡。

“文和,你說說你的看法。”

賈詡躬身說道:“陛下,以臣之見,這一萬士卒每日都需要消耗大量糧食,而我軍存糧本就緊張,不如將他們盡數斬首,做成京觀,威懾緬人和蠻族!”

聽到賈詡這番話,諸將望向賈詡的眼神都變了。

誰也沒想到,這個身材有些胖乎乎,臉上嚐嚐掛著溫潤笑意的中年文士,一出手竟然這般狠辣。

虧他還以“文和”為字!

對了,那個李儒李文優也不是善茬,放火焚林,斷其後路的絕戶計也能輕描淡寫的說出來……

看來陛下身旁的這些謀士,日後若無必要,還是盡量不要和他們交惡為好,否則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莫名其妙被對方給陰了!

諸將悄無聲息的對了一下眼神,紛紛在心中暗自做了一個同樣的決定。

這樣笑裏藏刀的狠人,他們這些直腸子的武人實在是得罪不起。

不過話又說回來,對於賈詡的提議,他們心中還是頗為讚同的。

因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文和說得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趙鈺頷首道。

“就按照文和說的做!”

很快,曠野之上,響起接連不斷的慘嚎聲。

跪伏於地的緬軍俘虜,被成片成片的斬掉首級,鮮血再次將大地染成紅色。

隨即,他們的首級被簡單用石灰醃製,然後被楚軍砌成一座巨大的京觀,滾滾煞氣直衝雲霄。

這座京觀,一來為紀念在曆次大戰中犧牲的將士,二來以此震懾緬人和蠻族。

兩日後,當京觀築成,被逼著前來觀禮的兀坤等山蠻頭人,望著那座煞氣衝天的京觀,隻覺得頭皮發麻。

他們絲毫不懷疑,如果他們敢再次跳反,那位楚國天子將會毫不留情的用自己和族人的頭顱築成第二座京觀!

這是一位對外敵強硬無比的君主!

兀坤等人心中這般想到。

然而,當他們準備前去覲見趙鈺時,卻被楚國的官員告知,陛下已在昨日領兵離開了旬林城,星夜南下,朝阜寧和淶曲二城而去。

如此舉動,隻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顯然趙鈺是準備攜大勝之勢,將失地盡數收回。

果不其然,得知緬軍主力幾乎被一戰全滅的消息後,這兩城的守軍幾乎是望風而降。

趙鈺沒費多大力氣,便讓兩城重新回到楚國的懷抱之中。

…………

距離大勝之後,轉眼又過了半個月時光。

報捷的文書已經發到了朝廷,同時也有消息傳到趙鈺麵前,新任的嘉興府知府,正是趙鈺非常看好的步騭步子山。

對於這個任命,趙鈺表示非常滿意。

步騭的特性【眾望南疆】,能夠讓苗、蠻等少數民族迅速融入楚國的主流文化中,從而加快嘉興府恢複穩定。

他是趙鈺手中目前最適合治理南疆的人選,甚至沒有之一。

而步騭也沒有辜負趙鈺的期待,在三天前,便單人獨騎趕到了南疆。

步騭同時帶來了另一個消息,那就是晉國已經告知朝中百官,準備派使者前來調解齊楚兩國紛爭,朝中諸位大人也希望趙鈺這個皇帝能夠盡快返回神京城,一方麵主持大局,一方麵穩定人心。

趙鈺點頭表示理解後,把步騭帶到了一處地方。

“陛下,這裏是傷兵營?”

看著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場景,步騭語氣疑惑的問道。

“正是以往的傷兵營,當然,如今或者叫杏林院更為合適。”

趙鈺笑道。

原來,大戰結束後,看著軍中傷兵痛苦哀嚎的場麵,生出惻忍之心的趙鈺決定在南疆小試牛刀,將一些屬於自己的印記刻在這塊土地上。

苗疆地區,瘴氣和疾疫肆虐,雖然征討叛軍時,由於戰爭結束迅速的原因,朝廷大軍並沒有染病,但隨著時日的推移,軍中不可避免的有士卒沾染上了瘴氣,病得死去活來,甚至有數人因為醫治不及時,而活活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