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夭桃穠李,大旱降臨!(1 / 3)

“還請太尉為朕細言。”

王匡精神一振,催問道。

顧青剛從座上起身,持笏拱手道:

“陛下,楚國祁陽府,地處偏僻,又多山嶺,地勢比之南疆還要惡劣三分。其中又以太和嶺最為險峻,上多有蠻人居住。楚國立國時,楚太祖為積聚財富,爭霸天下,向祁陽府及其周邊諸府苛以重稅。百姓無力繳稅,隻得拋棄家業,遁入山林之中,與山中蠻人混於一處居住。”

“他們在山中平坦處開墾土地,種植穀物,自給自足,又因太和嶺中多產銅鐵,為抵禦朝廷圍剿,常常自鑄兵甲。久而久之,以山險為依托,形成一個個至少千人的小團體,這就是山越的來曆。”

等到王匡消化完自己的話語,顧青剛繼續說道:

“陛下,山越與楚國之間堪稱水火不容。楚國曆代皇帝皆想消滅這些蟠踞在山中的山越宗帥,一來山越人大多勇武善戰,可以作為良好的兵源,二則將他們變成編戶,收其賦稅。隻是因為楚軍戰力低下,這才常常不能得手。”

“楚國地處江南,濕潤多雨,每到夏季,必有洪澇。臣之意,是想讓陛下派人暗中聯絡山越一族,在夏季洪澇來臨時,趁著楚國君臣將大部分注意力放到救災上的時候,慫恿山越下山劫掠。楚國朝廷對此定無準備,十有八九能夠成功。”

王匡不由連連點頭。

“太尉此計堪稱妙計!那海寇一說又是如何?”

“對於海寇,想來陛下也是不陌生。我朝沿海諸府經常受到海寇劫掠,其中又以商台府最為嚴重。這東海海寇有數股之多,剿不勝剿,其中最大的兩股勢力,分別是以番灣島為據點的黃眉寇和盤踞在南方諸島的方家賊。”

聽到黃眉寇這三個字,王匡臉上露出一絲不自然來。

因為這黃眉寇是他們齊國給弄出來的。

黃眉寇原本是齊國境內一支道家勢力,因為被佛門逼迫,當時的黃眉真人任清彪不得已領著教眾流亡海外。之後,為了報複齊國,這位黃真人便開始了對齊國沿海的一次次襲擊,將沿海地區鬧得天翻地覆,甚至有一次登陸後,打到了距離東都城不足兩百裏的地方。

黃眉寇所到之處,大量燒殺搶掠,先後擄掠十幾萬人,將他們押到番灣島上,充當自己和齊國對抗的兵力。

雖然最初的黃眉真人任清彪已經死去多年,但他的繼任者卻是一如既往的不斷找齊國的麻煩。

齊國水師的進步,說是被黃眉寇給逼出來的,也不為過。

至於方家賊,則是楚國惹出來的麻煩。

楚國仁宗年間,天災不斷,沿海諸府更是受災嚴重。

在此期間,一位名叫方博仁的富商被仇家誣告,說他私通海寇,並買通了官府上下,準備將方傅仁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方傅仁一氣之下,越獄而出,在手刃仇家後,與兄弟一起亡命海上,數十年間,便發展成為擁有數千人的海寇集團。

不過,方傅仁知曉楚國水師之利,除非逼不得已,否則絕對不找楚國的麻煩,隻是在東南沿海一帶劫掠船隻,征收過路費。

楚國朝廷也曾幾次派兵圍剿,但在海上耗費大量錢糧,最終都沒有找到方家賊的老巢所在,無奈隻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隻要方家賊做的不太過分,便不予理會。

“陛下,這山越與海寇,惟有雙管齊下,方有可能對楚國造成重創。”顧青剛向王匡闡述自己的計策,“隻有山越先動手,將楚國精銳兵力吸引到山區,那些無利不起早的海寇,才會認為時機成熟,決定動手。不過,兩支勢力需要配合協調,我齊國反而不易出麵,以免日後受人詬病。”

如果傳出大齊與海寇蠻夷相勾連,那齊國君臣的臉麵都要丟盡了。

所以,這白手套還是需要的。

聽罷顧青剛的計策,王匡喜笑顏開,連連點頭道:

“太尉顧慮不無道理。也罷,朕就依太尉所言。這一次所花費的錢糧,就由朕的內庫來出便是。不過,替朝廷出麵的人選乃是重中之重,還需眾卿好好商量一下才是,最後是與朝廷並無太多關聯之人。”

“臣等遵旨。”

顧青剛等人齊聲說道。

不久前齊國水師在滄龍江上慘敗,讓齊國君臣都感到顏麵無光。

如今能夠借助山越和海寇這兩股拿不到台麵上的勢力,暗中攪亂楚國局勢,拖楚國君臣的後腿,他們還是非常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