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抵達長海(1 / 2)

五香車離開嶽陽城一路向北,終於是抵達了這個洛巧血緣上的故鄉。

當洛巧等人從五帝祠堂出來的時候,已經臨近夜晚,站在長海位於山巔的五帝祠堂,一眼過去就能看得到人工開鑿的巨大的港灣和相較於嶽陽城更加雄偉的城牆,則勾勒出一個多邊形,在各個位置上還有抬出去的位置用於射擊。

這種設計在洛巧前世的公元十七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常被用於永久性質的火器壁壘——棱堡上麵,實際上,這種設計是用於增加火力麵積,把城堡城牆從舊式的凸多麵形改造成凹多麵形,使得其在各個方向上都能夠形成交叉火力。

類似的設計也出現在舊北京城的城牆、明末寧遠城以及西歐從三十年宗教戰爭到拿破侖時期之前的絕大部分堡壘上麵。因為這種堡壘,硬攻隻能夠堆人命,用十倍的人命才有可能攻下,但到了拿破侖時期,隨著浪漫主義思潮的興起,法國拉起的部隊完全可以做到放一支部隊把你圍起來之後仍然有著數量優勢,棱堡這才逐漸退出曆史的舞台。

濱海處有著巨石壘出的燈塔,指引著港口中數以百計大小不一的船隻,這些船隻大抵分作兩類,一類小些的沿著一條向南的運河行進,另一類大些的,則沿著中原和東夷兩塊大陸的連接處的海岸線,做著自願前往東夷開拓的殷商舊臣的生意。

城內東側大多是些院落,而西側又分作了像是作坊的建築群和一些低矮的平房,城外能隱約看到些茅草搭建的簡陋房屋。

按照地位,這裏居住的人依次為貴族、國人、奴隸,以及城外地位略高於奴隸但是隨時有可能變成免費苦力待遇還不如奴隸的野人。

國人們分享著開拓好的井田,並以九戶為單位繳納一份公田的產出,商人們每十份商品便繳納一份作為稅務,這正是《尚書·大傳》裏麵所說的,王者十一而稅,頌聲作矣。野人就比較自由,他們不給大周上稅,也不是貴族們的家奴,所能掌握的土地也隻有剛開拓還沒有養熟的生地,產出不過糊口,若是遇上點天災,頓時便不如家奴。

總而言之,長海是一座商業相對發達的港口城市,同時具備軍事重鎮、商業樞紐的雙重屬性,初步觀察來看,具備相當的發展潛力。

幾人在五帝祠堂旁的驛站租了一輛馬車,從五帝祠堂到長海城有一條驛站專線,收費相對於五香車來說非常低廉,一趟隻收取一個布幣。

大周的貨幣主要有五種,以仙盟為其擔保發行的標準單位靈石,其近年來的彙率約等於一百京刀,或者是一百三十有餘的齊刀,一京刀約等於十五銅布,一銅布約等於十銅貝。

隨地區經濟發展狀態不同,彙率會有所波動。

馬車在木質的馳道上麵疾馳,馳道平日裏的作用其實是作為七香車下屬的二級運兵結構,主要負責五帝祠堂到城市的這段路程,但因為大周承平日久,所以驛站很多時候也會租借馬車供有需要的貴族或國人使用。

幾人乘著馬車抵達城外,一番身份檢查之後,一個衛兵小跑著離開城門範圍,看他的架勢應該是去報告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