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興趣 (5)
我們寫幾個小數,然後我們一起給它們的小數點搬搬家,看它們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在這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女兒忽然對我說:“媽媽,原來小數並不是那麼讓人討厭。”在這一過程中,孩子自己還總結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
一二年級的孩子是很奇怪的,當他們對某些知識不感興趣時,無論老師或家長費多少口舌,他們往往就是學不會這些知識。但一旦他們對這些知識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完全解除先前自己對這些知識的“偏見”。其實,讓孩子對那些知識感興趣也是很簡單的,隻要家長把這些知識融入孩子的心裏就可以了。那如何才能把知識融入孩子的心裏呢?其實,在很多時候,家長僅僅需要改變一下語言。
“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對小數大小的影響”,這句話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抽象,也有些費解。但上述案例中的那位媽媽用孩子們的語言對這句話進行了翻譯,就變成了“我們來給小數點搬搬家,看搬家後的小數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這樣形象又充滿童趣的語言,孩子接受起來就會順利得多,而且,家長這種充滿童趣的語言,還會引發孩子對小數的探索欲望。
所以,當孩子對某些知識或某些學科存在偏見,或不感興趣時,家長不妨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或者通過講一個小故事的方法,使孩子對這些知識和學科重新認識,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
當孩子不喜歡做應用題時,家長不妨把孩子喜歡的那些動畫形象編入應用題中,去激發孩子對應用題的興趣;
當孩子對某篇課文不感興趣時,家長不妨給孩子介紹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以及作者小時候的故事,這樣孩子很可能就會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品讀那篇課文;
當孩子不想去記憶那些冗長的文化常識時,家長不妨給他們打這樣一個比喻:這些知識能夠使他們變成文化方麵的“超人”,掌握的知識越多,就越來越接近“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