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豔陽高照,是一個晴好的日子。
一行人在子母廟山門口下了馬車,其中一人笑道:“久已聞得京城子母廟香火鼎盛,主持善講經,這回來了,別的地方且不急著去,卻要先到廟裏上上香聽聽經書方罷!”說著仰頭朝上看,見得子母廟建在高處,感歎道:“京都就是京都,連這廟門口,也氣派非凡。要到廟裏上一柱香,還得爬幾百級石階方能得償所願。”
聽得言談,這一行人有三位卻是外地客商,因來京城治辦貨物,特意繞來廟裏上香。另一位是和他們交接了幾宗生意的本地客商,應邀陪他們一道來上香的。
一行人說著話,囑車夫在山門外候著,待要上子母廟的台階,忽聽得馬蹄聲響起,轉頭一瞧,隻見八匹高頭駿馬上坐著護衛,護著一輛馬車過來停在山門外。一忽兒,後頭一匹雪白的駿馬馳來,一位美少年騎在馬上,湊近了馬車,“得兒”一聲停了下來,翻身下馬,撩起馬車的車簾,扶出一位約五十歲左右的貴婦,接著,又扶出一位約三十多歲的中年美婦。緊接著鈴鐺聲響起,另一輛馬車趕來,停在前一輛馬車後麵。車簾撩起,下來好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嬌聲瀝瀝過來扶了貴婦和美婦,又拋媚眼給美少年,笑靨如花。
待得美少年仰頭笑著和丫頭們打鬧時,幾位外地客商看的分明,不由詫異道:“天下間居然有如此美貌的少年郎!”
本地客商聽得他們的話,不禁笑道:“她卻不是什麼少年郎,而是女扮男裝的福王妃。另兩位夫人,一位是她的母親將軍夫人,另一位是她的外祖母賀府老夫人。這三位哪,都是京城裏鼎鼎有名的人物。”
外地客商們一聽,不由來了興趣,一邊步上石階一邊七嘴八舌問了起來。
本地客商正拾步上石階,聽得詢問,自然要賣弄,回頭偷眼看那邊道:“現下京城裏貴夫人嘴裏都掛了一句話,說道‘生得好不如八字好,八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這三句話描述的,就是賀府老夫人、將軍夫人、福王妃這三人了。”
三位外地客商聽的不明白,笑問道:“此話何解?”
眼見自己的話果然引的外地客商的相問,本地客商這才笑著說出一番話來。
“且說福王妃的外祖卻是賀府,賀府幾代人都任職欽天監監正之位,觀天象,推節氣,製曆法不說,又最善推測之術。監正一職雖隻是五品官,卻受皇上器重,清名在外,京城裏無人敢小看賀府。現下的賀監正,名諱是賀年,當年人稱小神算,皇上及皇子諸人皆厚之,他又是京城裏出了名的美男子,多少權貴家的姑娘愛慕而不得。更風傳皇上有意把公主下嫁於他。誰知他為了一個事由,離京千裏,遠避鄉下,因緣湊巧識得鄭氏女貴姐,兩人月下定情。及後,賀年回到京城,稟了府上,遣媒人不遠千裏至鄭家說親,轟動一時。那鄭氏女,其父不過一位小官兒,跟京裏的人家比起來,隻算得上小戶人家。況且她相貌也算不上絕色,卻順順利利嫁與賀年,夫妻恩愛,成為佳話。後來有人說道,鄭氏女,也就是如今的賀老夫人,之所以能得此好姻緣,皆因她八字好。這就是生得好不如八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