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自己偏偏沒有這份才幹,得不到上司的提拔。於是,就找出一套自欺欺人的邏輯,同時,為了使自己的心裏能夠接受這一套道理,便不得不責備上司的無能和忌賢妒才,使自己的觀點合理化。
朋友和同事們很難接受這種抱怨,甚至反感這種怨天尤人的做法。
3.懷舊的話題
你是不是經常表現出自吹自擂的樣子?不管在任何場所,你和別人談話時,都愛把話題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噓自己當年如何奮鬥的經曆?你可能不了解,當旁人看見你那副興高采烈的模樣,實在是很難做到與你感同身受。脾氣好的人不得不聽你的自我吹噓,而厭煩的人會馬上離你而去,把你搞得尷尬不堪。
其實,從某方麵來分析,當你不想直接表現出怨言和欲求不滿的意思,沒有采用憤憤不平的表達方式,相反地,卻是以自吹自擂的方式表達出來。當你所傾談的對象是涉世不深的年輕人時,你很難記住那句格言:好漢不提當年勇。
事實上,你還不知道這種自我吹噓的行為,是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的。或許你真的上了年紀,或許你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完全靠懷舊來過生活。
不過可以看出你確實陷入某種欲求不滿的環境中,可能你的升級途徑遭受阻礙,或者無法適應目前所處的環境。所以你希望忘卻現實,喜歡追憶往事來彌補現在的境遇。
對你來說這是一種倒退現象,因為眼前的情況是如此的殘酷,所以,你仍用變幻般的表情來談話。當然從你的話題裏,別人會發現潛藏在你的內心深處的一股無可救藥的欲求和不滿的情結。
4.自我心中的話題
分析一個人的內在表現時,他的潛在欲望不但隱藏在話題裏,也存在於話題的展開方式上。在聚會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談時,突然有人竟然不顧別人的談話,而突然插進毫不相幹的話題,這是相當令人討厭的一種轉移話題的方式。
你是不是這種心血來潮的人?在和別人談話時,經常把話題扯得很離譜,或者不斷變換話題,讓別人覺得你很莫名其妙。其它從某方麵來講,你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現欲都特別強,你根本不把對方看在眼裏,而完全擺出我行我素的樣子,覺得大家都得聽從你的主張。
或許你是個行政長官或者一個公司的主管,你已習慣於滔滔不絕談個沒完。其實,你這樣做的目的,不外乎是擔心主導權落人別人之手,而你是個自始自終都喜歡占據優勢的人。
話題的內容不斷變化固然是個好現象,但如果話題很離譜,一切都顯得毫無頭緒,那就會使聽眾感到索然無味。倘若你是個普通人,總談些沒有頭緒的話題,或者不斷改變話題,東拉西扯,那就表示你的思想不集中,給別人留下支離破碎的印象。這說明你是個缺乏理論性思考的人。
當然一個優秀的談話者,是很少談及自己的東西的,而是將對方引出來的話題進行分析、整理,不斷地從對方身上吸取許多知識和情報。在一些情況下,有的人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傾聽對方的談話上,從性格上講,這一類型的人很能理解別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寬容的精神,有真正的君子。
5.愛用“我”的談話
人們在談話中首先就要使用人稱用語,這是自我稱呼的代名詞。這個詞不僅可以反映出說話者的意識,而且也能表現出各式各樣有關性格的情況。例如我們在電視或報紙上常常看見大人物們的談話,他們在每句話裏不斷用“我”這個字。我們可以從對這個字的使用發掘出說話者的真實個性。
現代社會裏,年青人比較喜歡把自己稱呼“我”,當上了一定年齡時,尤其是在公開場合裏,就不那麼使“用“我”這個詞了。我們經常聽見有人使用第一人稱的單數“我”。如果聽見一個人老是用這樣的語氣:“我說……”或者“我教導過你們……”,他開口閉口都在強調自己。由此可見,這種人的自信心一定很強,自我欲望也比較重。
另外,凡是愛用第一人稱單數“我”的人,即表示這個人的獨立性或主體性極強。而喜歡使用複數代名詞“我們”的人,大部分是沒有個性的集團埋沒型,或者屬於附合雷同型。如果一些人在談話時,開口閉口喜歡說:“我們……”這類的開場白。他們的心理狀態就跟上述情況相符。
當你平時與人交談時,在使用第一人稱時,是用單數?還是複數呢?使用“我”字多的人,表明這人的自我表現欲特強。而有的人不常用“我”,但卻愛用“我們”這個詞,這表明他們具有雷同的性格。
6.愛用典故的談話
喜歡使用名人的用語和典故的人,一般來說大部分都屬於權威主義者。
對於使用借用語的問題,不但是使用別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還透露一種超越自己以上的東西,一種自我擴張的表現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