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那麼,開玩笑之前,你先要注意你所麵對的對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來講人可分為三類:第一種,狡黠聰明。第二種人,敦厚誠實。第三種,則介乎兩者之間。對第一種人,即狡黠聰明的人開玩笑,他不會使你占便宜的,結果是旗鼓相當,不分高下。第二種,敦厚誠實者,則無還擊之計,亦無抵抗之力,這種人喜歡和大家一齊笑,任你如何把他取笑,他脾氣絕好,不會動怒。對第一、二種人,你可以看看對方的情形,而知道能否開玩笑。惟有介乎兩者之間的那種人,最應認真對待。這種人大概也愛和別人笑在一起,但一經別人取笑時,既無立刻還擊的聰明機智,又無接納別人玩笑的度量,如果是男的則變為惱羞成怒、反目不悅,如果是女的就獨自痛哭一頓,說是受人欺侮。所以開玩笑之前,要先認識對方,最為安全。其次,要適可而止。開玩笑,一兩句說過便完了,不要老是開一個人的玩笑,也不要連續開好幾個人的玩笑,不然你必招來非意。
2.開玩笑要注意內容
開玩笑時,一定要注意內容健康,風趣幽默,情調高雅。不可拿別人生理上的缺陷來做你開玩笑的資料,如斜眼、麻麵、跛足、駝背等等,別人不幸的,你應該給予同情才是。如果在談話的人中,有一位在生理上有缺陷,那麼在談話中,最要避免易使人聯想到缺陷方麵的笑話。同樣地,更不可以開一些低級庸俗的玩笑,比如拿一些葷段子來作為取悅他人的手段,尤其是在有女士在場時,一定不要開這種玩笑。
3.開玩笑要看時間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開玩笑,最好選擇在對方心情舒暢時,或者當對方因小事生氣時,通過開玩笑把對方的情緒扭轉過來。在社交活動中,忌開庸俗的玩笑。你笑你的同學考試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親戚做生意上了當而蝕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時跌了跤……這些都是需要同情的事件,你卻拿來取笑,不僅使對方難於下台,且表現出你的冷酷。
4.開玩笑要看場合、環境
在圖書館、醫院等要求保持肅靜的場合,不要開玩笑,在治喪等悲哀的氣氛中,不宜開玩笑。另外,在情緒過於亢奮的時候,也不要開玩笑,因為這時往往會使你管不住自己的嘴,說些過火的話來。
★ 社交學提醒您:
開玩笑是一門學問,運用好了可以給自己增添很多樂趣,使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還可以感染大家的情緒,使大家對你產生良好的印象,從而讓你變得很有人緣。開玩笑要有度,社交中開玩笑要做到恰到好處。
遇事不要責備他人
好指責別人,實在不是一種好習慣。你會傷害別人也會傷害你自己,別人不舒服你也不會舒服。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三國演義》裏的故事。說的是張飛聞知關羽被東吳所害,下令軍中,限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次日,帳下兩員末將範疆、張達,報告張飛,三日內辦妥白旗白甲有困難,須寬限方可。張飛大怒,讓武士將兩人綁在樹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滿口出血。鞭畢,張飛手指二人:“到時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殺你二人示眾!”範疆、張達受此刑責,心生仇恨,便於當夜,趁張飛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張飛腹中。張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
張飛的悲劇再深刻不過地說明了卡耐基這句名言:“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卡耐基指出:尖銳的批評和攻擊,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評就像家鴿,最後總是飛回家裏。我們想指責或糾正的對象,他們會為自己辯解,甚至反過來攻擊我們。中國古人也懂得這個處世道理。申居鄖說:“過於嚴厲地責備他人,使對方產生怨恨,這就是自己的一大過錯。”王永彬說:“隻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這是遠離怨恨的方法。隻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這樣做一定會把事情辦砸。”因此,這就是告訴我們與人相處時,不要為任何事而輕易責備他人。
社交中,我們可以檢討一下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喜歡責備別人的毛病?布置下去的一項工作沒有做好,我們很可能不是積極地與下屬尋找原因,研究對策,而是指責下屬:“你怎麼搞的?怎麼這麼笨?”這時,你有沒有想過下屬會有什麼反應?他可能什麼也不說,但在內心卻隻會覺得你不近人情,從而怨恨你。這樣,你今後就很可能在與他相處時,總感到疙疙瘩瘩……
不要指責他人,並不是說放棄必要的批評。這裏的原則是要抱著尊重他人的態度,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批評。
下麵我們來看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的例子。
老師:請張麗同學回答問題。
張麗:我不回答你。
老師:張麗同學,你既然不回答我的問題,必定有原因。你能告訴我是什麼原因嗎?既然你不肯說明,那讓我分析一下:是不是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不能為人師表,不能讓同學們信服,甚至玷汙了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才使你這樣呢?
張麗:老師,沒有,沒有的事。
老師:既然我還稱職,我想你也不是有意讓我難堪。那麼,讓我猜測一下你是怎麼想的吧。我認為,不外有三種情況:第一,可能是我的啟發式教學搞得不得當,問題提得過於淺薄,引不起你的興趣,你不屑於回答,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