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茫茫煙蔓尋何處(6)(2 / 3)

在那個年代,以吳佩孚的身份,妻妾成群屬正常,嫖宿召妓也不為過,像他的頂頭上司曹錕、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都是美女、帥男兼愛的縱欲主義健將。比之領導們、同僚們、部下們,吳玉帥也算是清教徒吧!

更讓人欽敬的是他對自家人的“絕情”——陶菊隱在《吳佩孚將軍傳》裏講到,吳氏曾下令:“凡吳家近親,上自父輩,下至自己之後三代,即天、孚、道、運、隆五世,永不敘用”,即永遠不能在自己手下當官!這種大公無私,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廉潔得讓人驚心動魄!國人曆來信奉“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到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毛澤東語)的近現代,南北東西各路強人——甭管他打著多麼堂而皇之的政治旗號——多是以國為家,以血緣為紐帶,以妻子或兒子為主要幫手甚或繼承人,以私交為任用基礎,來爭搶國家權力,正所謂“任人唯親”也。無論北洋軍閥袁世凱、張作霖,還是國民黨領袖孫中山、蔣介石,概莫能外。吳佩孚的“永不敘用”論,實在高出諸公一大截!

族譜上說,吳文孚曆任步軍統領署顧問、總統府諮議,陸軍少將銜。無疑他是沾了二哥的光,被政府安排了隻拿錢不上班的差事。

客人很少造訪了,他也更少出門了。因為費用拮據,他遂將衛隊一再裁撤,到後來,隻剩三百餘人了。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1日那一天,他出門了,而且穿戴得很正式。那一天,是前臨時執政段祺瑞先生的靈柩運抵北平的日子。

國府駐北平的最高軍政長官已經換成了山東老鄉宋哲元。在前門火車站,站在宋哲元旁邊的久違了的吳大帥引人注目。誰都記得,正是這位吳子玉,當年率先向逝者發難,才讓段總理倉猝下了台,北洋軍自茲分裂成各派係。一別十餘載,師生兼宿敵分居津、平兩市卻從未謀麵。而今,滿洲已經建“國”,華北形如累卵,倭人步步緊逼,國府節節後退,借老師駕鶴西去之際,剛毅的吳子玉站了出來,為老段送上了一副傳誦一時的挽聯:

天下無公,正未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奠國著奇功,大好河山歸再造;

時局至此,皆誤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戰,憂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勳。

車站外紮起的高大素牌樓正中,也是吳氏的手跡:

還我山河

峨峨哉,吳子玉!

若沒有日本人的入侵,吳佩孚原本是要在北平城裏頤養天年的。可是,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打斷了他的殘夢。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初夏,日本人通過盧溝橋事變快速侵占了北平,一直不肯去南方做蔣的清客的吳佩孚沒有離去,成了敵寇轄下的高級寓公。

和吳一樣留在北平的一些有身份的人士,怕死也怕失去悠閑的日子,便摧眉折腰事倭寇,他們出任偽職的經曆成了終生難以洗淨的汙點,這其中不光有吳的一些北洋同僚與舊部,也有北大教授周作人這樣的名士。

像所有的異族統治者一樣,敵寇急於在占領區建立從屬於自己的傀儡政權。日本人看好了兩個一直與蔣不對付的中國人,一是政治輩分比蔣還老的汪精衛,一個便是曾統兵近百萬的北洋時代最有人格力量的吳佩孚。他們希望“汪吳合作”,一南一北,一文一武,敦請這兩位強人出任傀儡政權的頭兒,則亡華春夢便可從速變為現實矣!以為夢想成真的日本內閣竟然發表宣言稱: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

對占領者來說,實在是不幸得很哪!盡管長得像麵首一樣可人的汪精衛先生終於答應“合作”,甚至從中國“陪都”重慶逃到法國人控製下的越南河內了,但一直在日本人手底下的吳佩孚將軍卻沉默如山,任冷落多時的什錦花園突然冠蓋雲集說客盈門,卻統統無濟於事!

一波波汙流濁水漫過來又退下去,極想把這位閑著也是閑著的退休大帥拉下水,這其中,既有他的前部下,曾任直係蘇皖贛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副總司令的華北漢奸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治安部長齊燮元,更有戰後被國際法庭絞死的甲等戰犯,日本駐華特務機關首腦土肥原賢二和華北派遣軍參謀長阪垣征四郎。吳佩孚不為所動不受抬舉不肯附逆,天長日久,院裏鬆柏本色不凋。他甚至極少邁出自己的家門了,即使汪精衛敦請其去日本占領軍機關或別的什麼地方會晤,其請求也無不統統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