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媽媽,是女兒,她們屬於競技體育,也屬於她們自己。
長期以來,相比男性比賽,“不夠激烈”、“觀賞性差”、“我上我也行”等標簽被釘在了女性運動上。但不論是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上大放異彩的穀愛淩、徐夢桃、隋文靜、郭雨潔、張夢秋、楊洪瓊等女性運動員,時隔16年登頂亞洲杯讓中國足球揚眉吐氣的中國女足,還是提前晉級到女籃世界杯正賽階段的中國女籃,以女排精神影響無數人的中國女排,以及無數為改變刻板印象而努力的她們,都讓人們真實的感受到女性力量。
回看奧運會百年進程,女性運動員中不斷湧現出勇於打破偏見、掙脫桎梏、爭取平等權利的女性標杆。
而在奧林匹克這座頂尖的競技舞台之上,女性的賽場,更不僅僅在於運動本身,還牽涉著更為廣闊的社會運動與性別思潮。
而這些,就是我們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女性首次參加奧運會,發生於1900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二屆奧運會,當時有11名女運動員登上奧運舞台。古代奧運會參賽者僅限於男子,女子連現場觀看也不允許,違者處以極刑。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在希臘雅典舉行,東道主仍沿襲古奧運會舊製,沒有設立女子項目。第二屆奧運會有11名女運動員參加了高爾夫球和網球比賽,不過這些參賽者並未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許可。英國庫伯奪得女子網球單打冠軍,成為現代奧運會首位女子冠軍。
從1900年11名女將參賽,到1924年第8屆奧運會有136名女子運動員參賽,從人數上看,這期間參加奧運會的女運動員人數呈不斷增長之勢。其實,受種種原因的限製,女子參賽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認1924年,關於女子參加奧運會的懸案終於解決。這一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奧委會第22次全會上通過了決議,正式允許女子參加奧運會比賽。至此,奧運聖殿真正意義上地向女運動員敞開大門。
經過近100年的發展,如今奧運會設項逐漸實現男女平等。去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和今年舉行的北京冬奧會,女運動員占比分別達到 48.8%、45%,是曆史上女性運動員占比最高的夏奧會、冬奧會。女性並不天生與運動相悖,在今天,我們更是目睹了女性在各項體育項目中展現出的耀人風采。在中國,許多體壇女星都成了家喻戶曉的社會頂流,從“地表最強少女”穀愛淩、到東京奧運首金獲得者楊倩、驚豔四座的跳水小將全紅嬋、擊劍金牌獲得者孫一文……一個個都成為國民團寵。而這不僅因為她們取得的傲人成績,還因為她們展現出的鄰家女孩的可愛人格。自信陽光的女性運動員,在冰雪裏閃耀她們的精彩,釋放著熾熱的“她”力量。北京冬奧場上的“她力量”她們中有跟徐夢桃一樣的範有直麵差距與失敗,年齡最小的17歲中國女將彭向我們詮釋著不同定義的美,她們頑強拚搏、挑戰自我,向世界展現出女性的力量體育的力量,讓女性發現更好的自己冰雪運動讓我們看到,美的定義不止一種:可以是冰上花滑的柔美,是速度滑冰的激情,也可以是空中技巧的颯爽。冰雪裏姑娘的美也讓我們看到,健康陽光、自信勇敢是美麗永遠不褪的精神底色。巾幗不讓須眉!與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