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2 / 3)

“好!”劉省長在看了幾家連鎖店後對於江波說:“你倡導的這個下崗職工再就業路子是實實在在的,實踐證明,效果也是很好的。”

“哪裏呀。”於江波指著汪強和王瓊說:“是他們幹得好,沒有他們,我倡導得再好,都沒有用。”

汪強插話說:“劉省長的話說得也是很有道理呀,沒有一個好領導時刻想著下崗職工,就提不出來這樣的好點子。”

大家說說笑笑,也覺隨便。

他們又來到了“全市下崗職工一元錢擦鞋店總店”。總店經理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下崗老職工。她介紹說,一元擦鞋店以“薄利多幹”為宗旨,經濟效益也是很不錯的。現在全市這樣的連鎖店已發展到了三百一十五家,安排下崗女工四千多人。

大家看到,擦鞋的清一色的全是女工,人們舒舒服服躺在靠背椅上看著當天的報紙,雙腳伸在一個小凳子上,接受著女工們的熱情服務。

“真想不到,一元錢擦鞋店的生意會這麼好。”於江波看著生意興隆的擦鞋小店說。

一元錢擦鞋總店的經理說,他們正打算和市裏的報業公司聯係,把報紙零售引進到我們的三百多家連鎖店裏來,這既增加了職工的收入,也給來擦鞋的人們提供了方便。

一位正在接受擦鞋的幹部模樣的男人說:“這個主意好,我們就不會跑到東頭買報紙,再到西頭來擦鞋了。可以直接到這裏來,看報擦鞋兩不誤。”

走出擦鞋店,他們正好碰上了在小區賣飲食的“全市下崗職工飲食服務隊第206服務點”。

於江波說:“順便看看這個點吧。”

大家見這裏熱賣的有豆漿油條、小米湯泡油麻花、雞蛋醪糟湯……兩邊的小桌上坐滿了吃喝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於江波高興地說:“這多好呀,方便了群眾、增加了收入,真是兩全其美呀。今後我們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還得在這個兩全其美上下功夫。”

“不錯!於書記說得不錯。”劉省長邊走邊說,“我們要馬上把金州市的經驗向全省推廣。”

“王市長,這飲食服務隊的情況你有嗎?”

“有!於書記,我們的‘全市下崗職工再就業飲食服務隊’在全市已發展到了兩百三十家,已安排下崗職工兩千多人。還有‘全市下崗職工小區綜合服務隊’和‘全市下崗職工家教學校’。前者已發展到了一百一十多家,從業人員三千多人;後者已安排有文化的下崗職工七百五十一人做家教。我們通過各種不同渠道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截至目前共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五萬多人。也就是說,我市的下崗職工已經基本上全安排了就業。”

“好呀,金州市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做得紮實,很有成效。”劉省長由衷地說。

“下崗職工街上爬,汪書記呀,啥時候能聽不見這句順口溜,我們也就心安了。”

“於書記,現在又有新的順口溜了。過去是‘下崗職工街上爬,’現在變成了‘下崗職工啥也不用怕’了。”

“噢?”於江波高興地說:“好!非常好!”

晚上於江波在省委小餐廳邊吃飯邊聽完了中共金州市委書記汪強的彙報。

汪強主要彙報了兩件事,一是五月一日的金州市“引黃入新”工程開工大典,他代表市上四大班子請於江波、程忠傑和省上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於江波當場就答應了,他說,無論多忙他和程市長一定參加。二是關於審判衣環球的事,按照有關規定,衣環球必須在金州市接受審判(包括馬玉炳在內),這也是金州市人民的一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