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六載(747年),正月。
玄宗皇帝連日來攜著貴妃楊玉環,同坐在一輛黃金輦車上,前後宮娥簇擁,在殿前禦林軍的護衛下,遊幸長安城。
長安城上至王侯將相、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士農工商,家家披紅掛綠,戶戶張燈結彩。李隆基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街道兩旁,擠滿了各色人等,爭相觀看那太平天子的龍顏和那楊氏姊妹的美貌。
“皇上萬歲!”
“娘娘千歲!”
山呼聲是一浪高過一浪,響徹雲霄。
李隆基激動得一次又一次站起來,頻頻揮手致意。急得旁邊侍候的太監們扶又不是,不扶又不是,隻得暗示禦馬官緩轡而行。
楊玉環倒是格外安靜,一動不動端坐在皇上身邊,隻有那歡快的明眸左右流連,萬種風情之餘亦含有一縷愁怨。
玄宗滿意的看著眼前的一切。開元、天寶年間的大唐帝國,如日東升,光披四方,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國力空前強盛,國土疆域向東北、向西呈強力擴展的態勢,讓他這個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十分自豪。
巡遊回朝的玄宗皇帝依然意猶未盡,興致勃勃的和一幹重臣談起長安的繁華景象。
宰相李林甫不失時機的進言道:“皇上的功業可以比得上三皇五帝。”
李隆基笑了笑:“開元大治其實是有賴眾位卿家的努力。”隨即又問李林甫:“李愛卿,民間藏龍臥虎,你看當中有無賢才可用?我大唐向來重視人才,如果其中亦有賢明之士,豈不是埋沒了人才?”
李林甫拱手稱道:“皇上招賢若渴,實是天下萬民之福。隻是草野之士粗鄙,如果無真實本領,不堪揆用,豈不是辜負了聖上的一片愛才之心麼?”
李林甫說得是言正詞嚴,儼然一個大忠臣。在一旁的楊釗心裏卻在暗罵這老東西嫉賢妒能。楊釗也是一個精於心計、善於投機鑽營之人,憑借著與楊妃的關係,他特別注意討好靠近玄宗,他善於投其所好,能準確揣摸玄宗的心思,因而不斷獲得玄宗的好感,再加上太子和李適之或明或暗的幫助,楊釗得到多次升遷,現在兼領了十五餘使,轉給事中,兼禦史中丞。隨著權勢的不斷提高,他自覺羽毛豐滿,開始與李林甫相抗衡。
他眼珠子一轉,奏請道:“啟稟皇上,依微臣之見,何不詔令天下凡通一藝者皆送詣京師就選,讓大唐的臣民都知道皇上是如何的英明果斷,又是如何的愛惜人才!”
“國舅所言極是。”
李隆基龍顏大悅,當即允了此事,並命相國李林甫全權負責。
陽春三月,長安城柳絮飄飛。
從全國各地,四麵八方彙集京城應試者絡繹不絕。這一次製舉是人數最多的一次。一時之間長安城客棧爆滿,有些人隻得住進親朋好友家,還有些人幹脆搭起了帳篷。
汝陽王府。
“憑子美兄的才識,今科製舉對策,放論時政必然可得皇上和大臣們青睞。”說話的是汝陽王李璡。他口中的“子美兄”正是杜甫。杜甫來長安已有一年,由於才識出眾,汝陽王府、鄭駙馬宅等貴族達官第宅都向他開過門。但他來長安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參加今科製舉來謀取官職。
杜甫笑了笑:“希望可以承王爺貴言。”
李明玉卻不太看好杜甫這次製舉的前景,此時正值李林甫頻頻製造冤案之際,他怕參加考試的人在對策時指斥他的奸惡,一定會施展陰謀詭計,把考生全部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