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次抉擇,一生成就(2)(2 / 3)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是非常容易忘記失敗給予的教訓,常對曾經的輝煌帶來的喜悅把玩不已。每次對成功的咀嚼,內心都會充滿一種甘之如飴的喜悅。

對成功無法釋懷是非常不可取的,而反複咀嚼過去的痛苦,永遠一臉的苦大仇深就更不足取了。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如果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你也將失去星星。”為雞毛蒜皮斤斤計較,為陳芝麻爛穀子耿耿於懷,隻怕心靈之船不堪重負,記憶之舟承載不下,痛苦的過去就會牽製住未來。一句老話說得好: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既往不咎的人,才是快樂輕鬆的。什麼也不願放棄的人,常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

人生在世,拿得起是一種勇氣和能力,放得下是一種肚量和智慧。有人說:“人生最大的選擇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對自己的過去大可不必耿耿於懷,是好是壞都已成為過去,生命並非隻有一處燦爛輝煌的風景。放下過去的包袱,創造未來的腳步才更輕快。

§§§第六節沒有選擇才是好選擇

有時候多選擇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會讓我們在人生的“米”字路口徘徊不定,不知道哪條路上的風景更好。選擇太多可能造成負麵結果,簡化選項反而可能會讓我們變得神清目朗,更加堅定自己的目標,激發更強大的信心。

楚漢爭霸的戰爭中,漢軍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人馬,想要東下取道井陘(井陘縣位於河北省西陲,太行山東麓)攻擊趙國。趙王、成安君陳餘聽說漢軍來襲,率領二十萬大軍在井陘口嚴陣以待。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說:“聽說漢將韓信渡過西河,俘虜魏王豹,生擒夏說。近來又在閼與(今山西沁縣冊村鎮烏蘇村)鏖戰喋血。現在又以張耳作為輔將,計議攻下趙國,這是乘勝利的銳氣離開本國遠征,其鋒芒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裏運送糧餉,士兵們就會因糧食不繼而麵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眼下井陘這條道路,兩輛戰車不能並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漢軍行進的隊伍綿延數百裏,運糧食的隊伍勢必遠遠地落到後邊。希望您撥給我奇兵三萬人,從隱蔽小路攔截他們的輜重,這種情勢下,漢軍向前不得戰鬥,向後無法退還。而足下您則深挖戰壕,高築營壘,堅壁清野,不需交戰。用不了十天,二將的人頭就可送到將軍帳下。希望您仔細考慮我的計策。否則,我們一定會被韓信、張耳俘虜。”

可是成安君是一個信奉儒家學說的刻板書生,經常宣稱正義的軍隊不用陰謀詭計,所以沒有采納廣武君的計謀。

韓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廣武君的計謀沒有被采納,韓信大喜,於是領兵前進。在離井陘口還有三十裏處安營紮寨,待半夜時,傳令進軍。韓信挑選了兩千名輕裝騎兵,每人手持一麵紅旗,從隱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隱蔽著觀察趙國的軍隊。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前來追趕我軍,這時候你們火速衝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又讓副將傳達開飯的命令,說:“今天擊敗趙軍後正式會餐”。將領們都不相信,隻佯裝允諾。韓信對手下軍官說:“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地形,趁地利堅壁清野。他們不看到我們大將的旗幟是不會攻擊我軍先頭部隊的,是怕我們遇到險阻的地方退回去。”

男人成長法則

選擇太多反而可能造成負麵結果。簡化選項反而可能會讓我們變得神清目朗,更加堅定自己的目標,激發更強大的信心。

於是韓信派出萬人作為先頭部隊出發,背靠河岸排兵布陣。趙軍遠遠望見,大笑不止。天剛蒙蒙亮,韓信豎起大將的旗幟,擂鼓行軍,殺出井陘口。見大將旗幟,趙軍果然打開營壘攻擊漢軍,激戰持續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張耳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河邊陣地的部隊打開營門放他們進去,然後再和趙軍激戰。趙軍果然傾巢出動,爭奪漢軍的旗鼓,追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進入河邊陣地,全軍殊死奮戰,趙軍一時無法取勝。此時韓信預先派出的兩千輕騎兵趁趙軍傾巢出動的時候,火速衝進趙軍空虛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幟全部拔掉,豎立起兩千麵漢軍的紅旗。此時的趙軍既不能取勝,又不能俘獲韓信等人,想要退回營壘,卻見營壘插滿了漢軍的紅旗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全部俘獲了趙王的將領。於是軍隊大亂,紛紛落荒潛逃,即使有趙將誅殺逃兵,也不能製止頹勢。於是漢兵前後夾擊,徹底摧垮了趙軍,俘虜了大批人馬,並在水岸邊生擒了趙王歇。

在開慶功宴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麵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我們確確實實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韓信笑著回答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隻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拚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