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一天,一位陌生男子給我打來電話,說他認識我的一位好朋友,並從我的朋友那裏得知我是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而且在北大、清華、複旦等國內幾所名校多次做過MBA麵試官,於是迫切地想找我谘詢。
某日,在一家茶館裏,我和這位男子進行了麵對麵的溝通。至今,我還清晰地記得,那天對麵坐的是位已近中年的成熟男子。見麵後,他進行了自我介紹:今年40歲,名叫陳宇航,1988年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外貿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外貿部某進出口公司,工作10多年後,趕上了IT行業高潮,於是便進入摩托羅拉公司做營銷;幾年之後,恰逢投行被熱捧,於是他又進入了一家投資公司做總經理助理。如今,這家投資公司倒閉,他需要重新擇業。縱觀他的職業路徑,似乎一直非常順利,很多人都十分羨慕,但是他的職業路徑跨越之大,也是令很多人望塵莫及的。然而,他的問題是:“我的下一份工作是什麼?我到哪裏去找工作呢?”
是不是身處於表麵光鮮的行業與職業,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一個職業路徑走得如此完美的中年男士,為什麼也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產生困惑?未來的他,該何去何從?
這個案例的主人公陳宇航後來選擇去一家房地產公司做副總經理。倘若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分析,他這樣的選擇是否明智呢?
可以看出,從頭至尾,他一直都在與“熱門”行業打交道,沒有充分考慮到個人的興趣和特長,無法在某個地方駐足,總是處於不停的“轉換”狀態中。從經貿行業到IT行業,再到投資行業與房地產行業,可以說,這幾個行業之間的跨度非常大。由此可見,此人的智商不低,而且適應能力很強,能夠在短時間內讓自己融入到新的職業環境中。
一般來講,在跳槽的過程中,多數人會參考如下兩點:要麼“換行業不換職位”,要麼“換職位不換行業”。隻有這樣,一個人的技能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之前積累的工作經驗才會在新的崗位上派上用場。但是,案例當中的陳宇航則打破了這一規則,雖然他成功地在各行業、各職位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但是這樣的職業路徑並不值得職場的大眾人士借鑒。事實上,多數人沒有如此高的智商,也沒有如此強的適應能力;跳槽也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一旦你決定轉行,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無論之前你積累過多少寶貴的經驗,在新的行業裏可能都一文不值。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就在於幫助你在進入職場的最初時刻給自己明確的定位,使自己找到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從而在某個領域尋求長遠的發展。
汪峰有一首歌的名字叫做《怒放的生命》,其中有幾句歌詞這樣唱道:“曾經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經多少次折斷過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
一個人從走出校園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單獨麵對社會、選擇職業、參加工作。少數人的職業生涯之路走得異常順利,而多數人則會遇到職業抉擇的諸多困惑、職業發展的諸多瓶頸。就像上麵歌詞裏麵唱的那樣,每個人都需要從羽翼未豐的象牙塔青年慢慢轉變成為成熟的職場人士,不斷接近自己的職業理想,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它能夠讓你的生命煥發出勃勃生機,能夠使你獲得他人的尊敬,並給你帶來歸屬感。
職業生涯規劃也稱職業生涯設計,它是指一個人對一生各個階段從事的工作、職務或職業發展道路進行設計和規劃。它包括選擇什麼職業、在什麼樣的組織和地方從事這個職業、在某個職業隊伍中擔任什麼角色等。
有一則“四隻毛毛蟲”的故事,非常形象地說明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一天,四隻愛吃蘋果的毛毛蟲各自去森林裏找蘋果吃。
第一隻毛毛蟲根本就不知道何為蘋果樹,它沒有目標,沒有想過什麼才是生命的意義,為什麼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