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艘船在大海上航行,你問船長:“我們的目的地在哪裏?”船長說:“我不知道。”你認為這艘船最終會靠岸嗎?假如有一名射擊運動員拿出槍準備射擊,你問他:“靶心在哪裏?”他說:“我不知道。”你認為他能擊中目標嗎?假如你坐在出租車上,出租車司機問你:“請問您準備去哪裏?”你能說“我不知道”嗎?
一艘沒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是逆風。有一個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就好像一艘船有了航行方向。有了職業發展目標之後,我們便可以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增強自身的職業競爭力和素質,從而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抓住成功的機會,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在一次大型招聘會上,畢業於某名牌高校的小何向一家知名汽車公司申請了一個機械工程師的崗位。他學的是機械專業,在上學期間,各門功課都很優秀,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小何成功應聘這家公司的機會很大。但是,在畢業後五六年的時間裏,他從事過醫藥、空調、摩托車等產品的銷售和主管工作,雖然工作經驗豐富,但是卻缺少機械方麵的工作經驗。招聘者看了他的情況後遺憾地表示,如果他畢業後從事過機械方麵的工作,那麼,他會是公司最需要的人才,但是,由於他缺乏這方麵的工作經驗,因此,公司無法錄用他。
小何的例子表明,很多大學生就業盲目、缺乏長遠的打算以及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很多人畢業時沒有認真地對自己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和思考,而是隨便找了個工作,並頻繁地更換工作,以至於到了30歲還沒有明確的職業定位。這些人雖然幹過很多工作,什麼都會一點,但是哪一門都算不上是行家,也沒有其他的過人之處。在這種情況之下,繼續“晃蕩”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費很大力氣。
事實上,無論處於何種職業領域,都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來打磨自己,才能蛻變成一個真正的行業精英。長期的實踐和堅持將完全改變你對工作的態度,並會使你從平凡逐漸走向成功。而這無疑需要一個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作為指引。
李靖是南開大學國際貿易係97級的畢業生,畢業後被分配到經貿委直屬企業。李靖說:“當時自己並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隻是想專業對口,學有所用。剛到單位時滿腔熱血,想的是自己能為國家貢獻出多少力量,進出口達到多少。不久卻發現現實與理想間的差距太大。”同事們的工作熱情比較低:喝茶看報,中午吃飯花2個小時,下午16:30下班。過於悠閑的工作讓李靖感到害怕,她不想自己到40歲時還過這樣的生活。
她想跳槽,卻又不知道跳到哪裏。工作兩年後,在一次招聘會上,李靖被聯想看中,隨後來到聯想做網站編輯。這一跳,完全跨了行業。
去聯想做網站編輯是她以前從未想過的。李靖以前很少上網,聯想電話通知她麵試時,她正在外麵學習Word。事實上,李靖真正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在進入聯想後的前半年裏。
“那個環境給了我一個思考的空間。我開始思考,互聯網是什麼,自己適合做什麼,自己在團隊裏處於什麼位置。那時正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期,並且聯想的FM365網站大有滅掉其他網站的架勢。員工們的規劃也都跟著泡沫起來,我也不例外,恨不得立刻買房買車。泡沫破滅後,我及時調整了心態,規劃也跟著務實起來。”
在進入聯想前半年的時間裏,李靖成長得非常快。她學到了很多東西,包括業務方麵的知識以及與他人溝通的技巧等。但是這也有一定的負麵影響:由於所接觸的新鮮事物太多,倘若沒有一個清晰的方向,很容易走入誤區。
李靖在實踐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在進入聯想前半年的時間裏,我一邊學習,一邊思考。我漸漸地清楚,網站的整體戰略是我要研究的方向,而不是技術本身。所以在具體的工作中,我不會成天想著Dreamweaver如何使用,或者學習操作其他軟件,那樣就偏離軌道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發展方向,那隻是一項工具而已。我更感興趣的是網站的架構、界麵,店麵的布置、擺放,以及互聯網其他的應用價值。在落實具體工作的同時,我要避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