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巴菲特被喻為“股神”。他白手起家,在11歲時第一次購買股票,最終締造了一個千億規模的投資帝國。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並且,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風靡世界、享譽中西。
事實上,投資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是相通的。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與事業成功的兩個基本原則是一致的即:專一種堅持。
首先,談談專一。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有一個通病:這山望著那山高,他們總是覺得其他行業更熱門、更有意思、更有“錢景”,所以總是頻繁跳槽。
許多人在選擇專業和職業時,經常認為:“這個專業太專、太冷、就業麵太窄、職業發展的機會太少。”從而選擇去學熱門專業、進熱門行業。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許多學管理、經濟、英語等專業的大學生。然而,他們的求職之旅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雖然他們所學的專業被捧得很“熱”,表麵上看,他們似乎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可以從事很多不同的職業。但是,他們卻缺少一項很專的技術,所以許多上述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反而更難找到好工作。
專一就是選擇一個很專的領域發展,不一定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隻要有一項能力比多數人強,就大有發展。
姚明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既不從政,也不經商,隻做運動員,而且既不做跳高運動員,也不做熱門的足球運動員,隻做籃球運動員。這正體現了姚明的專一。
接下來談談堅持。
價值投資的另一個原則就是長期持有,以實現複利的時間價值,所對應的事業成功的另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堅持。當你挖一口井時,雖然眼前還沒有泉水湧出,但是一定要有繼續挖下去的恒心和毅力,你要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們不妨將職業生涯規劃視為一次價值投資。而判斷你價值投資是否正確的標準則是你是否選對了職業。而選對職業的關鍵不在於選最有前景的職業、最熱門的職業,而在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適合自己的職業並非是與自己的專業對口的職業,也不是與自己以前的經驗相關的職業,而是適合自己的性格,並能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職業。
學曆不是萬能機器
以下是兩名同校同專業的學生不同的職業發展規劃。短短三年時間,兩人的處境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劉鑫目前在北京某報社工作。從小他就立誌長大以後要進報社做一名記者,雖然他所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但在忙碌的學習之餘,他經常去了解做一名記者需要具備的條件。通過各方麵的了解,他知道了一個記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並且意識到,如果有一些相關的實習經驗,一定會比別人略勝一籌。於是,在大學期間,他積極地參加學生會、記者團、校刊活動,並且經常去圖書館閱覽相關的書籍,從鍛煉口才到培養組織能力,從文筆的曆練到加強自身的寫作能力,他各方麵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自己的專業課成績在班級上算不上出類拔萃,但是他認為自己在課餘時間的付出在將來一定會更具價值。過去,很多人對劉鑫的做法感到不解,同學們的目標都是考報關員、會計證,隻有劉鑫,似乎每天忙著和專業不相關的事情。但後來的情況表明,這恰恰為他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鑫並沒有將自己的發展局限在本專業的範圍內。除了考慮到自己的興趣點,他還考慮到了用人單位的需求,掌握了這些信息後,他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做一些準備,向單位需要的人才進一步靠攏。時機成熟以後,自然而然地,他便會成為單位的優先人選。作為一名優秀的記者,要擁有敏銳的判斷力以及廣闊的知識麵,而這些,當然不是專業課所能給予的。
畢業那天,他非常順利地進入了一家報社工作,加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記者大軍。
周蕊是劉鑫的同班同學,她認為自己的綜合素質不錯、文筆也還行。本科畢業那年,北京某知名報社到學校招人,她前去參加麵試。沒想到那家報社立刻就決定錄用各方麵能力都非常優秀的她。但是同一年,她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在工作和讀研之間,她幾經猶豫,最終選擇了讀研。她相信,當自己的學曆高過周圍人的時候,一定能夠獲得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三年後,她再次回到北京,胸有成竹地去之前那家報社應聘。沒有想到的是,報社這次並沒有錄用她,因為他們有許多比她更合適的人選。雖然她目前的學曆比本科生高了一截,但是她的薪水要求也上漲了一個級別,並且跟三年前就來到報社工作的人員相比,她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報社自然願意繼續聘用那些能力強而且有經驗的老員工,這比冒風險去聘用一個學曆高但在其他方麵都沒有保證的新員工要劃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