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陰陽談判(1)(1 / 2)

四川酆都縣(現在的重慶市酆都),被稱為鬼城。

民間傳說是人間和陰間的分界之處。

縣裏有一口深井,老百姓每年都要去祭祀。焚燒紙錢、紙元寶等冥物,丟到井裏,奉獻給鬼神去用。

每次都要花費白銀三千兩左右,當地人把這叫做:“上交陰司錢糧!”

雖然勞民傷財,花費也如此之多,但老百姓卻不敢不這樣做。

若是想節省這筆開支,不交或者少交了這份“錢糧”,必定是天降災禍、瘟疫流行!

話說大清建立之初,酆都新一任的知縣前來就職。

此人名叫劉綱。

他是個很有抱負的人。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心裏也是為老百姓著想的。既來此為官,總要有一番作為,要能造福一方才是。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劉知縣的第一把火就燒在了這“陰司錢糧”上!

劉綱知縣,到酆都上任不久,就聽說了這件。為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他下令禁止這個行為!

老百姓聽說縣令頒布的這個禁止條例,議論紛紛。雖然為減輕負擔而高興,但更多的還是為可能發生的災難和瘟疫而擔憂。

但劉知縣初來乍到,頒布的第一個條例,豈能廢止?!

所以他的態度堅決,不容更改!

為緩和矛盾,眾人推舉出幾名鄉紳,去和知縣大人商討對策。

幾鄉紳來到了縣衙,齊聲請求知縣大人收回成命。

劉知縣問道:“這是給你們減輕負擔的舉措,你們為何卻不願執行?”

鄉紳中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上前答道:“大人有所不知!每年三千兩白銀的花費,雖說給大家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也給大家求得一年的平安!

如若取消,隻怕鬼神動怒,帶來巨大的災難!”

劉知縣正義凜然地說:“我堂堂朝廷命官!何懼鬼神?!”

老人說:“若大人執意如此,那就要去和鬼神進行談判!如果鬼神同意了,那才沒有後顧之憂!”

劉知縣問道:“那鬼神在哪裏?如何找他們談判?”

那老人說:“咱們縣裏的那口深井,就是陰陽兩界的分界線。井上是我們陽間,井下就是陰間鬼神之居所。”

劉知縣又問:“隻要下去,就能找到他們談判了嗎?”

“確實如此!但是沒有人敢下去,下去估計就回不來了!”

劉知縣毅然決然地說:“我下定決心要為民請命,死又何懼鬼神?死又何足惜!放心,不用你們,我親自下去!”

眾人都佩服劉知縣為民請命的決心,以及不懼鬼神的勇氣,但也為他的行為感到擔憂。紛紛勸說他從長計議,不要孤身涉險。

劉知縣說:“我意已決!無須多言!”

於是他帶著眾人來到了井邊。

劉知縣探頭往下看去,隻見黑乎乎一片,深不見底。

他命令左右衙役去找來了一根長繩,一頭綁在了腰上,就準備跳下井去。

眾人再次挽留,讓劉知縣三思而後行。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劉知縣怎麼可能退縮?

他拒絕了眾人的好意,堅決地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