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大部隊一起回去,光路都走了20分鍾才到村口,一路上大山環繞,青山綠水,比甘肅其他地方好多了,怪不得稱為隴南,隴上江南。

有這些大山,至少餓不死人,但也正因為有這些大山,也富不起來。

所以這路還是要修,但從這走回來的時間上來算,這越往後麵修回來都費事。

按照大隊長的說法,這條路修好之後,上山就容易多了。

在李向陽看來,這就是吃飽了撐著,上山幹嘛去?

而且村裏牛和騾子也不多,兩頭牛,三個騾子,還舍不得拉人,這每天去上工都得靠兩條腿走過去,太費事了。

看著這個小山村,也不大100多戶人家吧,不過這地方倒是不錯,村子修在大山腳下,正前方是一片川地,還有一片小土坡,上麵也全部都是開墾的農田。

劉家灣,身處群山環繞之間,地理位置可能不太好,但是青山綠水的環境倒是不錯,比在黃土高原上好多了,李向陽心裏安慰自己。

李向陽跟隨其他人,回了知青點。

知青點裏有六個知青,三男三女,有一男一女兩個知青和李向陽一樣都是剛來不到一個月,其他三個知青都是老知青,最長的一個已經來了三年多了。

負責這個知青點的就是那個來了三年多的老知青王海濤,從南方浙江來的。

聽說剛來的時候還是一個瘦瘦弱弱的少年,三年多過去已經鍛煉成古銅色皮膚的漢子,臉色曬的黝黑黝黑的。

性格倒是不錯,大方,人也愛笑。

還有兩個老知青,女的,一個是剛穿越過來的時候見到的李彩霞,知青點的飯基本上都是她做的。

另外一個叫劉曉莉,膽子有點小,小家碧玉的樣子。

和他一塊來的,一男一女,男的叫馬如龍,提起這個名字,他想起了前世看過的電影,裏麵有一個就叫馬如龍。

性格相當猥瑣,喜歡偷看女同誌,人瘦瘦高高的,說實話這年頭胖的沒幾個。

女的叫季秀秀,長相普通,這個倒是沒什麼好說的。

馬如龍,王海濤,和他三個人住一個房間,剩下三女的一個房間。

他們住的這個知青點,總共有三個房間,左右兩邊的房子住人,中間那個房子被他們硬生生的改成了廚房。

這個廚房,裏麵除了有個灶台,有個木架子,就剩下一張長桌子,破破爛爛的看上去好像斷過腿,又被修好了,桌子旁邊擺放著幾個木墩。

木架子上擺放著一些油鹽醬醋,這些是他們花錢合買的。

地麵土不拉幾的,沒有鋪磚頭,因為常年踩踏,看上去倒是挺平整的,不過就是靠近灶台那裏的地方有些黑。

這年代,隻有辦公單位才有水泥地,城裏百姓家基本都是紅磚鋪的地麵,但是在鄉下可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了。

家家戶戶都是這種情況,其實踩習慣了這種泥地結實的很,反而不容易起灰。

掃地的話,勤勞的人家灑點水降降灰塵,這要是碰上懶惰的人家屋子裏到處都是灰塵。

其實這種土房子也挺好的,住慣了的人都知道冬暖夏涼。

小時候李向陽也住過這種房子,不過慢慢長大,父母開始做生意,有了錢,翻新了房子,也有好多年沒住過了。

所以說這個年代的農村人,衣服和皮膚幹幹淨淨的沒幾個,都是打點水擦一下。

更別說在甘肅,也就幸虧來的是隴南這邊的大山旁邊不缺水,這要是下放到黃土高坡上別說洗澡了,就是想拿水擦一下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