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草創期的工作(2 / 3)

整個基地外圍依然挖掘了三米寬兩米深的壕溝,又在裏麵灌入了河水。基地內側的地基堆高,按照博鋪的營地標準修了鐵絲網,掛上了蝴蝶刀片,外側依然插滿伐木組用剩下的材料——削尖的竹篾。為了防止有探子趁夜翻牆,除了在鐵絲網上掛了鈴鐺之類的東西,工程又在圍牆四周加裝了紅外對射,也就是所謂的“主動紅外入侵探測器”,聽起來很玄,實際上就是平時小區圍牆上用的那種,這玩意本來壽命就不長,全新的探測器能堅持半年不出毛病的很少,這次帶來的探測器都是魏兵和吳軍兩個帶來的,後來執委會還一度懷疑這些都是他們從別人小區裏偷來的。不過無論如何,應對目前的防禦是綽綽有餘了。營地的構造參考了棱堡的設計,每個頂點還用條石和水泥砂漿構築了一個碉堡,在這種交叉火力下,北緯有信心抵抗本時空的任何攻擊。

在營地靠北門的位置,有一圈獨立的木頭棚子,裏麵住著這些天以來抓到的俘虜,從馮老爺以下一共二十多人。其實對於這些人來說,進了俘虜營才算過上了好日子,按照多年以後某已經當上某大區人力資源主管的前俘虜的說法,那才叫“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雖然一開始俘虜對於消毒等做法非常排斥,但是無奈人為刀俎,不得不就範。但是現在他們似乎已經有些享受這樣的生活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三頓飯,頓頓都是大米飯,本時空穿越時可沒有什麼糙米、精米之分,所以給這些俘虜熬的粥也是用一樣的超市袋裝米,這在本時空的臨高可是地主老財都沒有過的享用,俘虜們都知道,本時空這種潔白如玉的大米起碼是脫殼加工了好幾次的,一般人家肯定不可能這麼折騰。

他們哪裏知道在400年後,超市的大米為了賣相好還要專門打磨拋光,他們吃的這些在原時空最平常的東西在本時空可是連皇帝都未必能吃到的。古代社會,百姓難得一飽,基本上就是誰給飯吃就給誰賣命,現在既然有如此的待遇,很多人便動了跟著短毛老爺的心思,隻是雖然為海賊幹了這麼些天的活,卻從沒聽到要求他們頭順的話。

…………

“這麼說他們真的隻是來博鋪買魚的?”趙行德問話的地點在俘虜營旁邊的一處板房裏,李仕棟和李德勝已經從剛才的震驚中恢複了,這些個房子雖然造型簡單,但有一種說不出的整潔舒適,而且剛才李德勝不經意的一摸,發覺這房子居然是鐵的,他馬上把這個發現告訴了李老爺。

“老爺你明鑒,我們真的是此地百姓,並不是什麼官府的探子,適才我家老爺走得累了,才在這院子裏休息。”李德勝顯示出與他年齡不相稱的冷靜,他雖然覺得這海賊說話古怪,但是看這樣貌穿著,卻透著一股爽快,適才被幾個大漢抓住,一路上也沒被打罵,按照本時空的情形這就算是很客氣的了,想到這裏他便不太害怕了。但是這表現卻讓趙行德刮目相看,這幾日抓住的鄉勇和探子無不是一副哭喪的臉,重複他們的標準台詞,而眼前這少年卻全然不是這般做派,從他們的說話,趙行德也知道少年並不是不清楚“海賊”的身份。

“隻因家中老母生病,來博鋪尋些魚鮮回去與母親進補。”李仕棟也接過話茬。

趙行德整理了一下思路,心想既然我們要在臨高百姓中打開局麵,自然要從普通百姓開始做工作,這兩人在軍事組的人麵前還能做到寵辱不驚,想必也不是一般人,便又詢問了一些具體情況,李老爺與李德勝皆一一作答,並無半分難色,聽說李老爺是個貢生,趙行德心中暗想這大明的讀書人社會地位高,難怪有如此氣場。

“這麼說這位李老爺還是有功名在身了?”

“學生不過僥幸而已,若論這臨高文士,自然當數孟良先生。”孟良先生趙行德是早就聽說了,這是本地需要拉攏的勢力,而且這幾日的偵查已經確認他是臨高鄉勇的參謀,且不說他的參謀水平多高,但是至少他的威望不低,要不然這堂堂一先的鄉勇也不會尊他的謀劃。

“小人鬥膽,自進了營中便見老爺們極有規整,坊間皆說老爺們是海賊,我到這裏看了,卻是不信,方才聽老爺問話,相比也是讀書人了。”李德勝這話其實半分真,半分假,剛才軍事組的成員,輪提醒輪步態,個個都是精銳,以大明的標準,放到官軍中可能都是一等一的猛將。而看他們行事不過是一些哨探,可見這夥人如何凶悍,如此凶悍的一夥人駕著傳說中的大鐵船在臨高上陸,光看百仞灘這裏便有兩三百人的樣子,聽說博鋪還有不少,說他們是好人還真沒法說服自己。但是眼下在別人手上,眼前這位趙老爺看似語言平淡無奇,但是每有問話都直接了當,沒多大功夫就把他們的底細全部摸清,這感覺對少年有很大的衝擊。

他說趙老爺是讀書人自然有恭維的成分,在大明稱一個沒有功名的人是讀書人這是相當高看對方的,即時對方是一個海賊。不過相比之下他更關心的還是海賊們帶來的各種神奇玩意,他們被帶進基地時,還有一些工程設備在作業,挖掘機,壓路機都帶給他和李老爺很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