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順應氣,保障生命健康(1)(1 / 3)

春夏秋冬,一年24個節氣順時交替,暮去朝來,花開花謝,世界萬物都在按自身的規律不停地運動著。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受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氣候變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

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各種氣候同人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人的五髒六腑、四肢七竅等機能活動,都受到24節氣的影響。人們隻有順應四時的變化,調攝人體,養生保健,才能達到陰陽平衡、髒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誌舒暢的目的,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延長壽命的時限。

一、春天6節氣與人的生命健康

春天是給萬物帶來勃勃生機的季節。當自然界陽氣開始生發之時,“人與天地相應”,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氣血有向外透達之勢。但是,春天也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旋進旋退,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因而春天氣候對人體的健康產生著較大的影響。

1、春天6節氣分別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春天6節氣分別的氣候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它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各不相同。

(1)立春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個季節。立春後,氣候向暖,陽氣始發,氣溫漸漸上升。立春之後,人體變化也由此開始。肝木應於春時,從立春之日起,人體少陽開始升發,肝陽、肝火、肝風也隨著春天陽氣的升發而上升。所以,立春後應注意肝髒的生理特征,疏泄肝氣,保持情緒的穩定,使肝氣條達而不影響其他髒腑。

(2)雨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雨水時節,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更會隨著春天的陽氣升發而上升,所以更應特別注意肝氣的疏泄條達。自然界一派生機,特別是南方地區,萬物欣欣向榮,養生者亦須振奮精神,勃發朝氣,誌蓄於心,身有所務。

(3)驚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驚蟄時節,人體中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誌、氣血也如春天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髒和平。老年人更要注意身體的保養,元代丘處機在《攝身消息論》

中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風冷易傷腠理,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一重,不可暴去。”這也即是俗話所謂的“春焐”。

(4)春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春分對人體而言,重要意義僅次於夏至、冬至,對健康也有較大的影響。

春天高血壓病多發,也容易產生眩暈、失眠等症。而且也是精神病的好發時間,所以調攝情誌頗為重要。

人們應順應春天生機盎然的特點,多做戶外活動,調攝情誌。如野外放風箏、沐浴陽光、呼吸清新空氣、嬉戲玩樂,將一切煩惱置之度外,迎天順氣、隨風送憂。

(5)清明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清明時節,氣候潮濕,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而乍暖乍寒的多變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春天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腦等疾患的多發季節。清明以後,多種慢性疾病易複發,如關節炎、精神病、哮喘等,有慢性病的人在這段時間內要忌食易發病食物,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避免舊病複發。

(6)穀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穀雨時節氣溫升高和雨量增多,人體在這段時間內更為困乏,所以要注意鍛煉身體。

2、春天多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春天多風,風能將汙染物吹散,使有害物的濃度大大降低,風對汙染物的影響與風向、風速有關。風速能使汙染物水平擴散與稀釋,風愈大稀釋愈快,汙染物濃度愈低。在近地層,高度越高,風速越大,汙染程度越小。

風向也會影響汙染源四周的汙染程度。在大風的情況下,汙染源下風向的汙染物也可迅速稀釋掉;風小時汙染物會在下風向聚集,使下風向汙染程度加重。所謂下風向,即刮東風時,風的東麵就是下風向,刮南風時,風的南麵就是下風向。

某一地區的某一風向頻率越多,在其下風向的汙染機會也越多,亦即下風向的汙染程度與風向頻率成正比;而某一方向的風速越大,下風向的汙染程度則會減少,即汙染程度與風速成反比。

自然界中的風不是均勻平穩的,風速時大時小,並不規則,風向也常有擺動,這種自然情況下風的不規則運動即叫做大氣湍流。大氣的水平湍流和氣溫的垂直分布都是影響大氣汙染的主要氣象因素。大氣的氣溫一般隨高度而遞減,越往高處氣溫越低。白天,陽光穿過大氣使地麵加熱,地麵通過長波輻射將熱量傳遞給四周的大氣,並依靠對流、輻射將熱量逐漸向上傳遞,故一般表現為越往高處氣溫越低。但在某種情況下,氣溫會隨高度逐漸增加,這種情況稱為逆溫。一般在晚間和冬春天時節逆溫層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