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孩奴”理財要趁早(1 / 1)

“你這一個小東西兒,吃進口的奶粉,進口的100多塊錢,拉出來要用尿不濕,名牌的又要100多塊錢,進出都要錢,你整個兒一雙向收費啊!”相信《蝸居》裏的這句經典台詞說到了很多30歲的女人心坎裏。

孩子的誕生,無疑給家裏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可與此同時,女人不得不考慮孩子帶給這個家庭的種種負擔。從出生的奶粉錢到上學的教育經費,女人們本著“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把平日買化妝品、衣服的錢省下來用在了孩子身上。

於是一個新的名詞誕生了——孩奴。孩奴用來概括形容80後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拚、為子女忙碌、為子女賺錢,80後孩奴因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其實,女人大可不必如此,好的理財方式會幫助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負擔。

小西從前是個追求時尚的姑娘,什麼日韓範兒、歐美風她從不放過,工資多半花在了買衣服上麵。可自從結婚有了孩子,小西便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穿得普普通通,男同事經常開玩笑說要知道她結婚後這麼會過日子,當初早追求她了。小西便樂狠狠地捶了他們幾下。

的確,自從有了孩子,小西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樣大手大腳地花錢了,有時遲到了,也隻是打個小摩的,再也不碰那個10塊錢起步的出租了。即使這樣,小兩口的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可看看公司同事的王姐,也是前些年生的孩子,掙得雖然比自己高點,但也沒高到哪去,老公也是個上班族,怎麼人家的日子過得那麼舒坦呢?好奇的小西私下找到王姐取經,才得知,王姐在孩子出生後就購買了兒童教育保險。從孩子4歲起,隻需每年為孩子存入1000多元,就可在孩子上高中時每年領取2000多元的保費回報,上大學後每年的回報會更多一些,孩子婚嫁時還可一次性領取10000多元的保費。王姐的老公也不甘示弱,每年也拿出點小錢炒股,正好碰上去年股市上漲,小賺了一筆。加上孩子的衣服、玩具大多是自己姐姐孩子剩下的,為夫妻倆減輕了不少負擔。

小西聽後如獲珍寶,回家趕緊上網搜集資料,和老公商量買哪個理財產品更好。

所以,女人有了孩子以後,不妨對理財早下手,這樣也不必擔心孩子無形之中剝奪你愛美的權利了,何樂而不為呢?

首先,轉變自己的觀念。現在80後的父母總是喜歡盲目攀比,想讓自己的寶寶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殊不知為自己帶來了不可預知的負擔。

不要總認為價位高或是進口食品才是最好的,其實,食品的價格與其加工程序成正比,與營養含量成反比。所以價位高並不意味著營養價值也高,繁瑣的加工程序反而會促使食品營養素的流失。

看到網上很多辣媽都在曬自己寶寶的照片,各式各樣的寶寶潮服讓那些60後、70後父母自愧不如。可仔細想想,孩子還那麼小,長得也快,有必要買那麼多漂亮衣服圖父母的一時之快嗎?

其次,合理地使用理財產品。教育理財,越早越好。在教育理財的起步階段,孩子的教育支出較少,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比如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不過,這招風險最大,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

到了教育理財的中後期,孩子的教育費用支出壓力增大,則應相應地考慮平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以獲取穩定收益為主。

拿保險為例,為孩子購買保險應遵守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費用不宜太高,給孩子購買保險切忌互相攀比,交保費的時間不宜過長;第二,投保要早,孩子年齡越小保費相對越便宜,尤其當子女成年後,很多少兒險都附加了一些功能,當交費期滿,可以直接轉換成其他壽險產品;第三,有條件的話,增加購買附加保費豁免,一旦因為意外無力支付保費,保單還能繼續生效。

所以,要想有了孩子還能過得舒坦,女人就要轉變自己攀比和追求完美的消費理念的同時,掌握一定的理財產品,這才能成為一個持家有道的聰明女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