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辯論達到頂峰時,佛教的氣運功德也借此機會達到了至盛。
各種各樣的人才如井噴一般湧現。
本就將分支開散整個世界的印度佛教,變得更加興盛起來。
眾多觀禮的觀眾跟勢力之主皆在此次的會講當中,收獲頗豐。
有的明悟天道至理,有的修為突破,還有的獲得了天地福澤,資質悟性大大提高。
當辯論進入到尾聲階段時。
頓時踴躍出了一批開創性的人才,紛紛脫離原學派,獨自創立出一門學派。
有的學派與本派相近,作為本派附屬學派,有的則完全脫胎換骨,成為了新的獨立派係。
但無論如何,這些學派都進一步的使佛道大興。
更令得印度神話知識得到了大爆發,擁有了更加先進的知識理念。
獲得了更加強大的底蘊和力量。
整個印度神話的佛教分支更是從數萬達到了數十萬之多。
佛教爭辯也就此進入了末尾階段。
眾勢力之主見狀紛紛下場,招攬起了心儀的人才。
而隨著這些人才的加入,印度神話各大勢力的底蘊也再次得到了提升。
許久之後,這場百佛爭辯的論會,也就此宣告結束。
招攬了許多人才的裕豐·赫·梵天,在宣告百佛爭辯結束後。
就心滿意足的回到了大梵天神庭。
其他印度神話勢力也是紛紛如此,各懷心思離開了造物主城。
各大佛教也同樣如此,回到了各自總部內。
隨後開始麵向眾生有教無類的大收人才。
印度神話的其他生物族群見狀,為了增加各自族內的實力底蘊和人才。
紛紛將各自族中的天才,送往了各大佛門內進修。
學習這些佛門的理念知識。
以待對方學成歸來後,回歸族內建設族群。
印度神話各大勢力之主,則在回去後不久便進入了虛界中。
開始借助虛戒的時間比例,展開了一場內戰。
各大勢力則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大戰當中。
且由於有著時間規定的原因,大戰越發激烈起來,比之以往還要殘酷許多。
而就在印度大陸進入蓬勃發展時。
作為對方死敵的埃及神話也同樣如此。
………………………………
南大陸埃及神話。
作為埃及神話聯邦執事長的索·溫斯頓·阿蒙,也在扶持教派大興之初。
向埃及神話眾生與世界各地的民眾發出了邀請。
希望這些民眾能夠前來觀禮。
並向埃及神話所有智慧生靈族群首腦,發起了會議邀請。
邀請對方參加此次的會議。
共同商討冥界停戰協議後的準備。
在商討之中,埃及神話一直於停戰這件事上焦灼不斷。
大多數的鷹派人員,都不同意停止戰爭。
鴿派人員則過夠了戰亂的生活,希望大陸能在大興之後,再次迎來一段和平的時光。
最終在索·溫斯頓·阿蒙的帶領下,達成了聯盟協議。
並且都將第一目標定在了洪荒身上。
選擇洪荒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上一次的冥界大戰洪荒是最大勝利者。
獲得的好處最多。
發展也是眾多事例中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