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知名人類行為學家曾說:“人類有兩種表情,一種是臉上所呈現的表情,另一種是說話時傳達給對方的信息。”可見,語言是人類的第二表情。而語庫中提用率和重複率較高的口頭禪,就是心靈的莫爾斯電碼,它具有某種心理投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說話者的內心世界。

一般來說,人們常說的口頭禪可以分為以下這四類:第一類是經常說一些否定別人話來作為自己口頭禪;第二類是經常說一些肯定對方的話作為自己的口頭禪;第三類是以自我為中心,常常肯定自己所說作為自己的口頭禪;第四類是既不肯定自己說的也不否定自己說的,而是常說一些讓人感到比較模糊的話語作為自己的口頭禪。

(1)經常說一些否定別人的話來作為自己口頭禪的人。

例如,有些人經常連續使用“憑什麼呀”,這樣的人正直,卻有幾分神經質。苛刻,但不一定專門針對你。對公平和特權十分敏感,“憑什麼呀”,其實是在訴苦,抑或是在控訴,典型的“憤青”情結。這種人心裏認為事情不該是這樣的,但卻這樣發生了。或出於心理失衡,或基於憤世嫉俗,總之,就是看不慣那些與意願相悖的事,並以重複出現的這句口頭禪來鳴不平,緩解鬱悶。在生活中與這類人相處時,提醒他學會保持平衡的心態非常 必要。因為隨時隨地都有不公現象在發生,事事看不慣,不光自己活得累,別人看著也覺得累。口頭禪所暴露的,常常是心理和思維的慣性,所以,他要管理的不是不公現象,而是自己的不公心態。

經常使用“不靠譜”的人,多疑、苛刻,既求細節又重結果,容不得半點差錯和不順心,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很多時候,他顧慮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很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往往把一些意外因素主觀地歸結到他人身上。這種人老是把“不靠譜”掛在嘴上,事事擔心,覺著“人人不靠譜”,實際上是主觀在“懷疑一切”。隻是這類人從來沒有意識到,“隻是我在懷疑罷了”,而非事事都真的可疑,可疑的隻是他自己。因為不確信結果,所以就懷疑一切;這不是眼光犀利,而是為不自信和不敢承擔結果找托辭。與他共事要謹慎,最好把醜話說在前頭:“我可不是不靠譜的人,不過一些不可控因素會讓事情的結果難以預料,但我會盡力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嘛。”千萬記得單獨強調一句:“你說對嗎?”直到他點頭承認為止。

經常使用“事情不是這樣的”的人,本來完全可以從正向導入的評論,這樣的人卻非要從否定別人開始談自己的意見不可,這類人有主見、任性,同時也很脆弱。很多時候,他是“刀子嘴豆腐心”,未見得有多難相處,隻要給予必要的尊重,他就會返還給你加倍的熱情,且“一條道走到黑”,把你當成忠實的合作夥伴或知心朋友。在這類人心裏“事情不是這樣的”,這句口頭禪是特別提醒,它告訴大家,下麵我要講自己的觀點了。無論正規場合,還是私下聊天,他都非常害怕自己被忽略,因此總是想通過否定別人來突出自己,某種程度上也可看出其自我認同相對較低。與這樣的人相處時當他講完“事情不是這樣的”後麵的內容時,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反用他的口頭禪:“事情應該是這樣的……”既委婉溫和,又是對他的尊重,不會觸動他內心脆弱的神經。另外,日常工作中,多注意征詢他的意見和建議,既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又可以有效提高彼此之間的融合指數。

相信看到“我暈”這句口頭禪,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無論MSN在線,還是在職場,或是私下聊天,“我暈”都隨處可見。 別人幫她遞錯了東西,“我暈”;聽到她不知道的八卦,“我暈”;被人恭維,“我暈”;車鑰匙沒帶,“我暈”……經常使用這個口頭禪的人,活潑、坦誠,不隱諱個人感情,但容易意氣用事。一句“我暈”,將所有的人和事一視同仁,等量齊觀。所以,這些人善於從廣度上發現問題,但不擅長從深度上思考問題。在這些人看來任何時候,隻要事情不是預計和想象的那樣,都會“暈”。其實問題一般沒那麼嚴重,但總是習慣於在潛意識裏誇大成像,並在表露於口頭禪的誇張情緒中反映出來。在生活中和一個內心袒露的人相處,還是相對輕鬆容易的。這類人情緒的每次波動,都會在“我暈”中透露無遺。至少,隻要出現這個口頭禪,即使我們還不知道事出何因,也足以捕捉到她內心的震動。亡羊補牢吧,或者好言相勸。不過,在原則問題上,不能太照顧他們的心理感受,因為他們的“暈”是一種常態。

經常使用“你先聽我說”的人,自信心控製欲強,自認能將對方說服,令之相信。溝通中將別人打斷,或不讓對方說話,又表明他的性格有些急躁,內心常有不平。這樣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看法,而一個“先”字,表露出他擔心對方誤解自己的心理。總之,他一方麵希望別人重視、尊重他的意見,另一方麵又在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誤解。和他們相處是一場控製與反控製的博弈。如果比他們弱,就好辦一點,因為你在控製欲極強的人心裏,是最安全的,而你在原則問題上偶爾的反抗,會讓這類人覺得更有吸引力。如果和他們性格類似,就不要示弱,強者對強者,永遠是更強者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