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中,“筆跡學”已被公認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不少名牌大學已把它定為選修課。一些學者在繼承古代“筆相學”及西歐現代筆跡學理論中合理成份的基礎上,又從生理學、語言學、社會學以及書法藝術等不同角度對筆跡和書寫活動仍加以探索和研究,又提出筆跡的心理分析的觀點。 筆跡心理分析的有關理論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例如,美國已有300多家公司聘請了筆跡學家擔任顧問。他們認為,通過筆跡分析可了解應聘者心理狀態,把筆跡分析法應用於公司的招聘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可使員工做適合於自己性格的工作,做到人盡其才。另外,美國的許多醫院也借助筆跡來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分析,因為病人的心理狀態與病情有很大關係。一些心理治療專家認為:“筆跡是人類大腦的寫作。”例如,病人書寫時字母的一橫都從左向右地往上斜,表明病人是個樂觀主義者,他的病較易治好;相反,如果病人的字間隔或行間隔較大,說明他是個悲觀主義者,在治療前應做些思想工作。也有人將它作為一項科研技術運用於刑事偵查和審訊實踐中。

筆跡是一個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思維邏輯的具體反映。凡是筆畫輕重均勻適中,說明書寫者有自製力、穩重,對自己所喜歡的工作能竭盡全力去完成;反之,凡是筆畫不均勻的書寫者多半是個脾氣暴躁、喜歡破壞和妒忌心強、喜歡背後做小動作的“陰謀家”。 筆劃過重的人比較敏感,筆劃過輕的人往往缺乏自信。

在西方筆跡學中,以蘇黎世大學的教授MaxPulver為代表的筆跡學家,在筆跡學的研究中發現筆跡的上、中、下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的書寫體現了人性格的不同。字體的上部與書寫者的誌向、智力有關,凡是在字的上部書寫得幹淨利落而又能緊緊護住下麵的書寫者,象征有進取心、接受能力強、好學,這些人是培養做領導者的好材料;中部代表自我觀念與情感角色;下部表示:具體實現願望的行動能力、對物質生活重視的程度和其本能生活。

(1)結構嚴謹,有條不紊。

這種筆跡的特征是筆畫齊全,結構安排得當,上、中、下三部分比例協調、勻稱,書寫規範。書寫者沉穩,理智,務實,不苟言笑,思維嚴密,考慮問題比較全麵。做事注重計劃性和程序性,有條不紊。

(2)結構鬆散,自控力差。

這種字體看起來缺少章法,沒有凝聚力,字形散亂,不美觀,書寫不規範,字體中部筆畫稀疏,筆畫安排不緊湊、如果是合體字,上下或左右結構相距較遠。這種筆跡反映了書寫者粗心、馬虎、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散漫和自控能力差的特點。

從字跡能看出寫字人的性格

我們常在信件和文件上簽名,殊不知,筆跡能展示寫字人的個性。不過,筆跡總歸是後天形成的。寫字人的字跡是根據諸如年齡、職業和性別等的不同而被塑造成的。反之,也可以說“性格”在某種程度上是自己培養的。

字體垂直者責任感強。寫字字體垂直的人注重實踐,獨立自主,頭腦理智、清晰,根據自己的分析判斷來做決定,一旦做出決定後,就不容易改變。自我控製力強,行事謹慎、有節製,認真,忠於職守,責任感、原則性強,情感反應不強烈。

字體右傾者偏好社會互動。寫字字體向右傾的人積極進取,能動性強,不怕困難,獨立自主,思想開放,展望未來,對精神領域的東西感興趣,並渴望自己能在精神領域裏有所發展。待人友好,性情開朗,為人慷慨大方,有同情心,利他,有奉獻精神,集體觀念比較強,偏好社會互動。如果字體向右傾斜,而行向向下傾斜,反映書寫者好內省,但意誌比較薄弱,容易受他人影響。

字體左傾者情感壓抑。寫字字體向左傾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小心謹慎、細心、好內盛關注自己,對周圍環境反應冷漠,情感壓抑。觀察力敏銳,可能是個好的傾聽者,不容易與人產生正麵衝突。自力更生,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