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無名洞遇險(2 / 3)

“咕!”,幽靜沉寂的無名洞中突然發出了一個奇怪的響聲。聲音雖然不大,可是此時卻不啻於晴空中響起了一顆霹靂,讓幾個人立刻就從呆愣愣的沉迷中驚醒了過來。心中一驚,馮華和邢亮不由得同時循著聲音的來源看去,卻見周天宇正納納地看著他們兩人。

“華哥,老亮,沒什麼事,是我剛才放了個響屁。”周天宇不好意思地說道,如果不是光線太暗,此刻一定能看到他的臉色已經變得通紅。

稍微愣了一下神,馮華和邢亮“噗哧”一聲忍不住一同笑出聲來,本來有些緊張的氣氛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互相對視了一眼,馮華、邢亮和周天宇慢慢走進了石室的大廳,並非常有默契的同時向著那些機器設備走去。從機器上厚厚的塵土可以看得出,它們放在這裏應該有很長時間了,並且一直都沒有得到養護。簡單查看了一下這些設備,他們三人又小心翼翼地向著正前方的那個岩洞摸去。

這個岩洞與他們進來的那條極為相似,深邃神秘的隧道也不知道到底有多深,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岩洞附近的通道兩旁還開有大大小小十幾個石室。再次互相看了一眼,又握了握手中的槍,他們進入了右手的第一個石室。借著應急燈的光線,隻見石室內整整齊齊地堆放著許許多多的木箱,而且木箱上還能清楚地辨認出“奉天造兵所”的字樣。驚奇?驚訝?驚喜?驚愕?一時之間他們的腦海裏一片空白。

撬開一隻木箱扯下裹在外麵的防護包裝,一排清一色嶄新的步槍顯露在三個人眼前。“啊!美軍M1式半自動步槍。”邢亮驚訝地喊出聲來。由於在部隊呆了幾年以及性格方麵的一些原因,邢亮是個不折不扣的“愛槍族”,幾年來他通過馮華和周天宇買來了有關各種武器的書籍近三十冊和各個時期的槍械圖片三百餘張,而且他對二戰時期的武器尤其情有獨鍾。

帶著一肚子的疑問,三個人又查看了一下其餘幾個石室,裏麵的東西同樣令他們驚訝不已。在那些規格不同、防護很好的木箱裏,除了美軍M1式半自動步槍外,竟然還有英國的Lee

Enfield

4型步槍以及美國的M1卡賓槍和德國的98K型毛瑟卡賓槍,但就是沒有人們熟悉的日本‘三八大蓋’和‘歪把子機槍’。

“太奇怪了!從箱子外麵印有的‘奉天造兵所’的字樣和廠徽標記看,這裏存放的應該是二戰期間日軍遺留下來的武器裝備,可是為什麼看不到日軍的製式裝備,反而卻是盟軍和德國的武器?還有,在這自古以來就神秘莫測、人跡罕至,而且連羊腸小道都沒有的石磨溝中,怎麼會出現這些東西?它們又是如何被運進來的?”看著眼前這些以往隻能在圖片中欣賞的經典槍支,邢亮雖然心中極為興奮,但是也更加的迷惑不已。

受父親知識博雜的影響,馮華從小愛好就極為廣泛,文學藝術、軍事曆史和天文地理等文科類的知識他均有相當程度的涉獵。尤其是對中國的近現代史,馮華更是曾下過一番功夫仔細研究過。

此刻聽了邢亮提出的疑問,他稍微思考了一下接口說道:“二戰後期,大概是1944年12月份,美國空軍先後兩次從設在成都的空軍基地出動了大規模的

B-29轟炸機群,前往沈陽轟炸‘奉天造兵所’、‘工作機械株式會社’和“飛機製造廠”等日軍重要的軍事戰略目標。為了避免損失,日本關東軍開始對這些重要部門進行疏散。據記載,奉天造兵所的部分設施被疏散到了寧安、汪清和鐵嶺山區的石洞中。戰後,該廠的大部分機器設備(約二千四百台)被蘇聯運走。因此,我估計這些武器設備大約就是那個時候運到這裏來的。”

說到這裏,馮華也皺了皺眉頭,然後才又接著說道:“不過它們究竟是怎麼被運進來的?以及箱子裏裝的為什麼不是‘三八大蓋’和‘歪把子機槍’?確實令人感到非常奇怪!”

“是啊!既然存在就應該會有當事者及知情人,可是為什麼過去半個多世紀了,這裏卻從來都沒有被人發現和提起,真是讓人想不明白。不過老亮,你這次可是收獲最大了,我記得M1步槍可是你的最愛!”周天宇一邊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一邊向邢亮調侃道。

憨厚地笑了笑,邢亮並沒有答話,可是臉上卻不可抑製地浮現出一股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滿足。

令人激動的發現並沒有到此結束,經過對其他幾個岩洞進行粗略探察,馮華他們發現除了位於西南角的那個岩洞看起來是人居住休息的場所外,其餘幾個岩洞裏還儲存著96式輕機槍(仿捷克ZB26機槍)、92式重機槍、MG-43輕重兩用機槍、M3衝鋒槍、斯坦因衝鋒槍、魯格P-08手槍(抗日戰爭時在中國稱為“擼子”)和蘇式托卡列夫M1933手槍(其結構、製式與我國朝鮮戰爭期間生產的51式手槍相同)等種類繁多的各國製式武器。另外,岩洞裏還有少量的迫擊炮和山炮,以及包括手榴彈在內的大量軍用物資、彈藥、原材料和一些尚未開封的機器設備。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無名洞”中的這些武器雖然彈藥還不算少,但數量卻都不多,最多的MI式步槍也不過隻有大約三、四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