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根據已收到的十一萬字,看到作者的文筆劇情質量保持的很好,為了鼓勵蕭槿把剩下的九萬字寫出來,尤其是考慮到她是從非常偏遠的地區把信寄到北京的,雖然除了寄稿子沒有留下其他隻言片語其,但大家不約而同的覺得,在這樣冷的天,而且她那個地方是不通暖氣的,冬天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甚至懷疑她能不能吃飽,作為女孩子在鄉下那物資匱乏的地方搞創作,不知道多艱難,沒準是一邊幹繁重的農活一邊寫稿子。
難怪寫得慢。
於是編輯部把稿子看過後,開會討論,一致同意給蕭槿預付一部分稿費,鼓勵她不要放棄創作,努力把這篇故事寫出來。
搞創作的前提是也得把肚子填飽,不然哪有力氣創作。
因為預付的稿費不算多,出版社並未用更快的電彙方式,選擇郵寄彙款單的方式,於是速度上就慢了許多。
而蕭槿目前並不知道出版社還預付了稿費,正在籌備著好好過年,同時想辦法買一部英語詞典,她有了多餘的錢後就想給家裏的孩子買詞典,不僅侄子侄女可以用,未來圓圓長大了也可以用,結果當時她去鎮上那些賣學習用品的店鋪,問了問,店裏一本英語詞典都沒有,新華詞典倒是蠻多。
所以要想買這種不常見的東西,還是得去縣城的新華書店,新華書店應該有,她這樣想。
但是為了買一本英語詞典特意去一趟縣城,那麼遠,又舍不得坐中巴車,大過年的也不能老是借別人的自行車。
車,有輛車真的太重要了,買不起新車,要不要物色一下二手自行車?
這樣不論是去鎮上還是去縣城就很方便了。
那就等長篇稿子收到稿費後買一輛二手自行車吧,買新的太招眼,雖然買二手的也會招眼,但起碼沒有全新的那麼招眼。
前提是自己得加快速度把剩下的九萬字寫出來,臨近過年看著大家都在等待新年來臨,蕭槿也不由鬆懈下來,稿子什麼的等過完年再寫吧,這段時間休息休息不過分吧。
既然要迎接新年,大姐和二姐初二肯定要回娘家的。
其實在這大半年裏,蕭槿有見過大姐,二姐因為嫁得太遠,回來一趟不容易,基本上隻有過年初二那天才會過來,所以她還沒見過二姐,大姐好一點,在隔著三四個村的地方生活。
但見到麵蕭槿也不知道說什麼,因為倆人足足相差20歲,也就是說大姐嫁人的時候,她還是個小不點,後麵大姐在夫家生活,一年也見不了幾麵,感情上自然不如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家人。
但大姐人很好,每次路過李官村的娘家都會拎著一籃子自家種的蔬菜還有水果過來,大姐夫家是果農,包了一個小山頭種植黑皮梨,那種褐色皮的梨,不是什麼大富大貴家庭,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植采摘,現在沒有什麼商人來收,都是自己種了自己運到附近的鎮子上賣,偶爾也會推著板車拉著梨在村子裏沿街叫賣,或者送到鎮上看鎮上的水果店收不收,如果水果店要的話,價格就會更低一點,因為穩定。
大姐叫蕭落雨,43歲,二姐叫蕭成雙,39歲,他們和大姐二姐中間本應該還有哥哥姐姐,但那個年代孩子夭折率比較高,也就沒養活,後麵才又有了她和哥哥。
初二那天,大姐帶著姐夫拎著年禮來娘家走親戚,帶的紅糖和水果罐頭,過年基本上都是這幾樣,紅糖白糖或者水果罐頭,有客人來了,不喝茶就給衝白糖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