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家開店的事,又惹得村裏一陣議論,雖然都是私底下聊,但無不是驚訝蕭家怎麼悶不吭聲的開了批發店,真有錢,之前蕭槿離婚更多的是看不起,嘲諷,覺得她不受婆家喜歡,生的女兒是個賠錢貨,自己還舍不得,分不清輕重等等,但現在看到人家娘家開店,便多了羨慕。
然後就有人說:“我時不時就看到有郵局的人給蕭家送信,我估摸著肯定是外麵有錢的親戚在照拂蕭家,他們甚至還訂了報紙呢,多洋氣,咱們農村的還有人訂報紙。”他以為那些雜誌和報紙都是蕭家訂的。
“蕭家以前是讀書人家,保不齊有幾個有本事的親戚在京城那地方,不在京城那就是在南邊。”在他們眼裏,京城和南邊都是有錢人的地方,所以聊起誰家有錢,就用在京城代指,並不是說真的在京城有人。
有人見你起勢了,打秋風的就多,蕭家也不例外,但不是隻有親戚來借錢,而是同村,祖輩關係好的那種也會來借,總之隻要能攀上點關係,就會過來聊幾句,然後說出自己的真實意圖。
其實這些人蕭槿都不熟,但她也不是誰來都不借錢,也是分情況的。
有那些家裏特別困難的,借錢也是真的沒辦法了,比如沈家,來借錢的女人蕭家兄妹也得叫一聲沈姨,和母親陳雲芝比起來,年齡不算大,五十來歲的樣子,按輩分他們都得叫一聲姨。
關於借錢這事,女人似乎不是很熟練,頗有些羞赧,跟陳雲芝聊了許久,這才十分不好意思的張口問能不能借錢。
“孩子馬上就要參加高考,老師說有很大的把握去讀北京那邊的大學,老姐姐也知道,老沈自從去了後,家裏的地一直是我小叔子在弄,他說種的糧食交了公糧,剩下的隻能勉強糊口,孩子上學的糧食都拿不了多少,18歲的娃,瘦的跟根棍一樣,單薄的不像樣,現在是連吃飯都艱難,更別說馬上要參加高考,高考完去上大學咋整?我是想著孩子若是有出息,一定加倍奉還,若是沒出息,我們母子倆也就沒什麼前程可言,到時候就把家裏的田地還有老宅全部抵給你們,絕不賴賬。”這一看就是為了借錢豁出去了,也是走投無路。
沈姨說這話時,一旁的蕭槿看到她的雙手粗糙不堪,還有許多裂口,這樣的天氣,手還能有這樣的裂口,一定經常漿洗衣服,需要不停的碰觸水,後來蕭槿私下裏問母親才知道,沈姨家裏的地雖然是小叔子在種,但她也替人洗衣服做一些針線活,以此來貼補家用,陳雲芝還說,沈姨以前也是地主家的小姐,因為當年父親成分有問題,家被抄了,她被安插到了隔壁的村子,這也是她那麼晚結婚生孩子的原因,總歸都是苦命人。
蕭槿其實前兩天才讓哥哥拒絕兩個來打秋風的人,人家直接去鎮上的店鋪找哥哥嫂嫂借錢,想著哥哥嫂嫂是財務實際掌權人,好在她知道開店這事必然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猜測會有不少人借錢,事實上和她想的一樣,的確有,所以提前和哥哥有交代,便以剛開店借了不少外債為由拒絕了對方。
但沈姨並沒有直接找哥哥嫂嫂,而是來老宅家裏跟母親陳雲芝說項,一看便是尊重家裏的大家長,不管大家長能不能做主,心裏是尊重的。
然後蕭槿對學習好的人是有濾鏡的,一開始並沒有讓母親應下,母親也明白,說是會和兒子兒媳說一說這事,讓她過兩天再來。
等送走了沈姨後,蕭槿便和母親細細聊沈家的事情,還有沈姨的孩子到底學習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