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編輯部經過研討後(1 / 2)

外文出版社內,有兩位編輯正在埋頭審稿。

像這樣的出版社,編輯們起碼得掌握至少一門外語,主編更厲害,五國語言能夠靈活運用和書寫,是真正的大佬,聽說主編的父母都是外交官,那也難怪。

所以蕭槿的英文文學翻譯便是精通英語的編輯審稿的,他自己也正在做翻譯工作,不過主要聚焦在短篇文學上,有一本長篇他倒是想翻譯,但目前隻翻譯了開篇,後麵還沒頭緒,加上工作忙就先擱置了。

蕭槿的字跡工整,看著不費勁,不過一周的時間,編輯已經將這篇長篇小說看完,這本小說他看過外文版的,但那也是很早之前,他還是學生的時候,當時閱讀起來還有些費勁,裏麵很多詞彙他還需要用外語詞典查找才能明白其中意思,沒想到民間有能人自己完美的將伊迪絲.華頓的精髓翻譯出來了。

他看過原文,就更能感覺出來這個叫湫湫的作者的翻譯能力是如何的優秀。

伊迪絲.華頓在文中最精彩的莫過於她對心理描寫的細膩之處,翻譯成中文的話或多或少會減弱她的這份細膩,但沒想到這位作者竟然分毫不差的把伊迪絲.華頓最精彩的地方完美呈現。

詞達其意。

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精妙的劇情對話都被翻譯出來,這已經難能可貴,而用詞還那麼精準獨到,甚至還貼心的標注了外文內的一些風俗習慣甚至和外國人才懂的本國幽默典故。

這種感覺就像是她沒準就是個外國人,恰好又精通中文,所以才完美的體現了國外文學的過人之處。

但看到稿件最下麵的投稿信息,你才能確定,她不僅不是外國人,甚至是住在北方偏遠農村的女孩,年紀也很小,才24歲,這一點看身份證號就能看出來。

這如果是先看個人信息而不是翻開稿件看,任誰看到都會下意識覺得是不是故意搗亂的,亦或者是不自量力的年輕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亂投稿。

翻譯工作首先你得了解文學,其次你的閱讀量得極其廣泛,這是需要積累的,不然很多東西你是看不明白的,你看不明白又怎麼能理解外文所表達意思呢?

這一點就很奇妙。

這麼年輕,是怎樣的人生閱曆能讓她在如此小的年齡就可以完美翻譯出《the house of mirth》,中文名也起得好《喜盈門》,直觀形象,恰到好處。

蕭槿翻譯出了《the house of mirth》,了解她的個人信息後,編輯對於她是個怎樣的人,有過怎樣的經曆都保持高度的好奇。

難道是什麼隱藏身份的學者,不得不去鄉下生活,但枯燥的生活讓她寄情於文字工作,然後翻譯出了這樣優秀的作品?

這部作品編輯當然是滿意的,民間真的很少出現這樣的翻譯作品,細致入微,詳細全麵,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完美的把外文的精妙之處都表達出來了,甚至貼心的進行標注解釋,一看稿紙上的字跡就知道是重新抄錄郵寄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