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怡接過《喜盈門》,沒有著急翻開,而是看封麵的設計,以及作者名,雖然學生在信中介紹了是伊迪絲的作品《House of Mirth》,可她還是想要查看一番,封麵封底都看過後,這才翻開封麵。打開封麵,內裏有兩則人物介紹,上麵是一長串關於伊迪絲的個人介紹,下方一小塊則是譯文作者的介紹,是非常嚴謹的排版,隨後便是各個文學圈老師們的序語,聊伊迪絲文筆劇情,生平經曆,聊蕭槿的譯文水平,總之值得一讀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作家她作為老師是非常熟悉的,最起碼不是那種聽都沒聽過的,這讓她更加期待譯文內容,細細看過序語後她打開了第一章。
細膩的文字帶領著閱讀者很快進入到書中的世界。
張秀怡從書中回過神來,不住點著頭說:“好,好,非常好,雖然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原文,但可以看得出來,你文字裏表達出來的細膩,這本書我一定會看完的。”稿件能夠順利過稿件並且發表,鋪貨在新華書店,足以說明學生在這件事上的優秀。
蕭槿被老師那讚揚的眼神盯得都有點難為情了。
“主要是當初老師發現我的天賦,培養我的英語能力,才讓我堅定了走這條路,成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其實我除了翻譯外國文學作品外,也會發表一些短篇故事,靠著稿費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她如實跟老師講述自己的近況,主要是不想老師因為她退學而產生擔憂。
你看,你的學生過去這麼多年,好好的生活著呢,您不用擔心。
張秀怡眉目舒展,似乎聽完學生親口說的話才終於放下心來,她小心地把書本收起來放到旁邊的櫃子上,然後重新坐到旁邊,拉著蕭槿的手說:“那太好了,知道你過得好,我就沒什麼可操心的,尤其是你說你沒有放棄學習,一直在自我進步,這讓老師最欣慰,其實之前我弟弟去過你們芙林鎮,他是醫生,你估計不記得他,當時衛生所接診了一個溺水的小女孩,我弟弟在那邊坐診,和女孩的媽媽聊過溺水的情況,提到了你,他還回來跟我講了。”
蕭槿沒想到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當時把女孩救過來後她就勸女孩父母去醫院看看,那女孩父母後來去家裏好幾次,帶了禮物,有煙有酒還有糖包,表達感謝之意,女孩父母和母親那邊一聊,發現祖上還有點關係,現在女孩好像馬上要上高中了。
她給圓圓剝開糖紙,對老師說:“我都不知道還有這回事,要是知道老師的弟弟在衛生所,我肯定過去拜訪。”
張秀怡擺擺手說:“用不著,他是我弟弟,又不是什麼大人物,他也不是天天在你們鎮衛生所,他在市裏的醫院工作,頭幾年要隨機在周邊各大縣城還有小鎮的衛生所進行義診。”
圓圓吃著吃著蹦出一首字母歌,用音樂把26個字母哼唱出來,就像兒童無意識哼唱兒歌那樣。
聽到圓圓的字母歌,張秀怡看向她,對蕭槿說:“你也有教圓圓學英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