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舟舟和妞妞開學後,蕭槿也將圓圓送到了附近的托兒所,一個托兒所的孩子並不多,大概隻有二十來個,就一個班,老師和家裏人合夥開的這麼一個照顧孩子的地方,也教基本的知識,比如認識漢字、數字、加減法,準備上小學的那些還會教他們認識拚音,總之一鍋燴,沒有後現代那麼係統,也不像有些追求西方的快樂教育隻讓玩。
孩子的年齡有大有小,小到兩歲半,大到五六歲,裏麵還自製了滑滑梯,購買了轉轉椅,房子不算大,和蕭槿租的房子差不多,有個大院子,上課在屋裏,活動的時候就在院子裏,大門有個柵欄,平時鎖起來防止小孩自己偷溜出去,等到快放學的時候再打開,家長不會來接,大的帶小的回家,送到這邊的都是住在附近的,跑幾步就回家了。
蕭槿的要求不高,學不學得到知識不重要,有人看孩子,還有同齡孩子一起玩,這就夠了。
別的孩子沒人來接,都是自己回家,但蕭槿作為現代人不行,必須每天接送,人販子拐孩子可不挑時候,雖然這個時候拐男孩的比較多,小女孩幾率小一些,但萬一遇到變態呢?
作為女孩子的媽媽,她肯定要比更多人警惕。
圓圓頭一天被送去還挺新鮮,第二天就不願意去了,為此還掉了幾滴眼淚,蕭槿自己上幼兒園都哭鼻子,看到圓圓哭鼻子並沒有生氣,笑著安撫她,然後把她交給老師扭頭就走。
其實孩子有分離焦慮症,當父母的也有,尤其是你傾注情感照顧的寶寶,但成長就是這樣,總要獨自去麵對一切。
反複幾次,圓圓看媽媽不會為她的眼淚改變想法,漸漸地也認命了,不再因為上托兒所哭鼻子,還在裏麵認識了自己的好朋友蘭蘭,蘭蘭是他們住所附近的,有時候蕭槿接圓圓,會順便把蘭蘭也接走然後目送她走進自己家。
兩個小姐妹熟悉以後,放學了蘭蘭會來圓圓家玩,一起跟在放學回來的妞妞屁股後麵當小尾巴。
主要是蕭槿給圓圓整的那個兒童書架吸引了蘭蘭,比幼兒園的書還多,都是圖畫,兩個小孩可以反複的看,互相嘀咕,有時候蕭槿在旁邊還會被她們那嘀嘀咕咕的對話給笑到。
尤其是看到她們在臥室裏披著床單演戲,還弄一些小碟子小碗過家家,在裏麵放一些菜葉子,花瓣假裝炒菜。
小孩子真是太可愛了。
熊孩子除外。
蕭槿的短篇順利登上9月份的上月刊,讀者們千等萬等終於等來了新作,哪怕隻是個短篇,讀者們也覺得挺開心的,編輯們認為的武俠味不夠濃,但不怎麼看武俠小說讀者們表示:“這個就剛剛好,太正統的武俠我看著有些苦澀,累,但這篇我全看完了,結尾還挺戲劇的,有趣。”
“作為武俠迷,見到蔗漓的武俠還是蠻驚喜的,雖然和傳統武俠有些不一樣,但人設很有意思,比如這個薛小寧,太逗了,他和他師兄之間的深厚情誼讓人感動。”
“不得不說蔗漓很會寫親情友情,總是能觸動人最心底的柔軟。”
“喜歡,期待新作。”
這些都是讀者來信裏自己寫的。
也有提出讓蕭槿繼續連載新的長篇,短篇不過癮。
這些回信,編輯給捆成一紮紮的寄到蕭槿家,後來信太多了,再寄下去她都不知道放哪兒,連忙寫信告知讓編輯先收起來,或者請編輯部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