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後續發出去的信件都原路退回,成渝知道蕭槿應該是從上海回來了,而編輯肯定給她看過他之前寄過去的信件。
他料到會被拒絕,想要融化一個人的心,不做點實際的怎麼行,他沒有氣餒。
甚至忍不住腦補冰山美人最後被自己融化的模樣。
成渝靠著武俠作品賺了不少錢,有兩部作品已經在談影視版權,他不缺錢,所以直接大手筆的以蔗漓的名義捐款了三萬塊給紅十字會。
蕭槿要是知道他捐的錢,還捐給紅十字會,估計會忍不住罵街。
1989年的三萬塊可不少,這事直接上新聞了,不知道的以為是蔗漓本人捐的款,都誇她有善心,低調作者,高調慈善,這是好事,可以號召民眾們也參與到慈善活動中。
小報捕捉她和成渝的桃色新聞,大報紙則寫蔗漓捐款這件事如何如何好,一時之間,能買到這些報紙的省份可以說是熱議紛紛,沒看過蕭槿小說的都知道了有蔗漓這個女作者,有一些同好碰到了就要聊幾句。
“這個作者還怪好嘞。”
“寫小說的人有文化素養,願意做善事好事。”
“越來越好奇她長什麼樣子,你們都沒見過嗎?”
不知道長什麼樣可以看成渝的新文連載,通過神秘女子的文字描述去想象蕭槿的長相,外界一時之間把蕭槿想象成了人美心善仙女下凡似的,還文采斐然,口碑極佳。
文學圈的可能覺得蕭槿是口水文,但老百姓覺得蕭槿的文通俗易懂,溫馨治愈,是好文,喜歡她對親情和友情的描述,喜歡她的故事便認可她的文采。
小報看大家樂意看,銷量蹭蹭長,寫得更起勁了,有鼻子有眼的在那編倆人戀愛甜蜜如何如何,大膽預測這是成渝打著女友的名義捐的款,為了哄女友開心。
這一發布出來,不僅小報銷量好,連蕭槿和成渝的書都跟著狂漲銷量,倆人人氣都在增長,這就是沒網絡的好處之一,罵的人除了單獨寫信罵,跑不到大眾跟前罵,傷害性沒那麼大。
蕭槿看到新一批稿費轉賬,默默想,難怪後世很多公司還有明星藝人,甚至是各個圈子的大佬都喜歡炒作營銷。
這都是和銷量掛鉤的,不管是黑評好評,隻要能出圈,便能帶動銷量,難怪了……
她一下子悟了,甚至懷疑成渝這是不是在炒作,自己隻是他炒作的其中一環?
可是她並沒有捐款,怎麼能沉默下去,把這件事認到自己頭上,得澄清,不然以後扒出來還不知道怎麼說她就這麼昧下這個好名聲,好評變惡評又不是沒有過。
本來就缺錢,還被弄這麼一出,蕭槿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成渝,但也猜測八九不離十,於是花錢登報讓文藝報幫忙澄清一下,捐款的人並不是她,隨後自己又略盡綿薄之力也捐了一些。
捐錢可以,背地裏罵了好幾句那個打著她名義捐錢的人,本來就缺錢,你自己想做慈善就做,幹嘛拉著我,害我也得捐,有錢的時候捐點沒關係,但現在挺缺錢的!
嘴裏罵罵咧咧她也沒有去尋根究底到底是誰,從上海回來後就專心寫自己的新文,努力寫一寫,暑假結束之前希望能完結,同時她又開始寫雜誌短篇賺快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