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趙謙將那張虎皮疊放整齊,放在一個包裹裏,斜背在自己身上。又拎起師父去年贈予的那杆棗木槍,和師父趙昱打了一聲招呼,便下山往薊縣去了。
大漢的行政體係大部分還是沿用西漢舊製,幽州設立幽州刺史部,由幽州刺史掌刺察部內官吏與強宗豪右。
起初幽州僅有八郡,分別是涿郡,上穀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後來因幽州地處邊地,常有戰事,加之地廣人稀,故而糧食難以自足,這就經常需要朝廷從冀州調運糧食來填補幽州的糧食缺口。後來,朝廷索性將冀州的渤海郡劃歸幽州下轄,所需糧食皆自渤海郡調運,役夫都由幽州承擔,自此幽州缺糧的問題得以解決。
原本幽州境內有一個廣陽國,可這位廣陽王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放著自己逍遙自在的王爺不做,竟然隨同趙王劉元一起叛亂。就在廣陽叛軍剛剛圍困薊縣的當晚,這位廣陽王爺就被一位不知名的俠客取了腦袋,叛軍隨即一哄而散,這位廣陽王的叛亂之路就這樣草草畫上了句號。也正是因為這場叛亂,廣陽國被朝廷削除,幽州下轄又新增了一個廣陽郡。
雖然那場叛亂已經過去了十四年,但它造成的影響卻至今還在。當年朝廷為了鎮壓叛亂,從幽州抽調了大量的軍力,導致邊境的防線變得嚴密,常常有北方異族的小股騎兵闖入幽州境內劫掠。
這也是為什麼趙謙去薊縣售賣虎皮,還要攜帶武器的原因。
趙謙沿著山道下山,穿過一片密林,終於看到了一條還算平坦的官道。這條官道連接涿縣和薊縣,兩側的樹木光禿禿的。
趙謙和師父居住的山林,距離薊縣不過五十餘裏,步行前往的話,最快也要兩個時辰,想要抵達薊縣,也是正午之後的事情了。
想到這裏,趙謙不由得感歎一句“如果有一匹馬,那該多好啊~”
趙謙也想學習騎馬,可是趙昱卻沒有辦法教給自己。因為他們師徒兩人根本就負擔不起一匹成年馬匹的昂貴價格。
就在趙謙正慢慢趕路的時候,突然聽到後方有馬車行進的聲音。趙謙趕忙回頭查看,原來是一輛裝滿貨物的馬車。
等到馬車將要跑到眼前的時候,趙謙趕忙向駕車的人招了招手,希望他能停下來捎帶自己一程。
結果駕車的夥計根本就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在經過趙謙身旁的時候,大聲喊了一句:“我這貨物馬上就要逾期了,公子可以乘坐後邊那一輛載客馬車。”
那位夥計的聲音夾雜著呼嘯而過的風聲,消散在那揚起的漫天塵土中。
趙謙聽清楚了那夥計的話,便開始在原地耐心等待起來。
可是,等啊,等啊,眼看著日頭已經正午,趙謙在官道邊都已經開始犯困了。忽然,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陣陣馬蹄聲。
趙謙立刻恢複了精神,趕忙站起身來,拍了拍衣擺上的塵土,緊了緊身上的包裹,握著自己的那杆長槍,站在了官道中間,等著那馬車駛來。
駕馭那輛馬車的車夫看到趙謙的這個架勢,還以為碰到了山匪劫道,趕忙勒住了馬韁,向著趙謙大聲問道:“好漢在此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