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就麻煩宋醫生了,我也去忙了。”王主任挺著他胖乎乎的肚子回辦公室去了。
宋泊笙和王主任朝著相反的方向走,身姿挺拔。
宋泊笙是典型的小鎮做題家出身。
他出生於大山中,這裏的人們靠天吃飯,土地承載著他們的生命。
這裏隻有一所學校,教室破舊不堪 ,甚至連用來照明的電燈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宋泊笙成功考上了京大醫學的骨科專業。
對於大山的人民而言高昂的學費也一個大問題,是全村的人共同出力、出錢供宋泊笙讀的大學。
不過宋泊笙自己也很爭氣,每學期的一等獎學金都收入囊中。
還有很多其他的獎勵、補助,緩解了宋泊笙生活上的窘境。
雖然醫生學的學業壓力很大,但宋泊笙還是一邊去做家教賺錢,一邊努力學習,從來不會讓自己的學習落下。
他知道學習對於現在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活著的基礎上要不斷的學習。
宋泊笙憑借自己優異的成績保研本校,因為他們學校已經是國內最好的醫科大學。
他的導師是想讓宋泊笙繼續讀博的,對於醫學生而言學曆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影響他們工作時評職稱。
但是那個時候宋泊笙的父親因為一直以來的辛苦勞累生了一場大病。
宋泊笙毅然拒絕了導師的建議,而是選擇進入現在他所在的潤和私立醫院。
因為這所醫院給他的條件是最豐厚的,給他提供住的地方,還有接受offer給的錢,而這些正好可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宋泊笙已經在醫院工作了快三年了,這一次遇到江寄夢,同時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江寄夢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而父親江則安當時已經接管了醫院成為了院長,每天都在醫院裏忙碌。
於是江寄夢就被送到了爺爺奶奶家,平日裏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的,但爺爺奶奶的身體也不太好,所以更多時候是保姆陪著江寄夢。
雖然江寄夢家庭環境富裕,可是小孩子之間並不看這些,他們隻知道到江寄夢一直以來都是爺爺奶奶接送,甚至連家長會他爸爸媽媽都沒有出現,所以江寄夢就是被拋棄的小孩。
江寄夢性子較為軟弱,她擔心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知道這些事情後身體不好,就一直自己一個人默默承擔著。
至於為什麼和江則安說,是因為江則安每天都很忙碌,江寄夢完全和他的時間對不上,有時候幾天都見不到一麵。
江則安知道自己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可是醫院裏要忙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每天下班回去後都精疲力盡的,隻想自己好好休息一下。
也覺的江寄夢被父母照顧的挺好的,在這樣的誤會下,江寄夢的性格越來越孤僻。
等江父發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和江寄夢的關係已經完全無法緩和了,甚至江寄夢成年了就搬出去一個人生活。
這幾年爺爺奶奶也陸陸續續去世,江寄夢受不住在滿是爺爺奶奶痕跡的地方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
江寄夢就讀於京大的一所藝術學校,學的是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