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呂布軍中殺出一將,挺槍縱馬便欲上前來戰顏良,那將見我方陣中又出了一將,也忙迎上來答道:“我乃張遼是也。”便不再打話,與典韋戰到了一起。
不料此人竟然是後來曹操帳下五大良將之一的張遼張文遠,我聞言不禁將注意力從趙雲那邊轉移過來,重新打量張遼。
此刻,二人已經交上手,隻見那張遼二十歲左右,正是武將初長成的時候,隻是其臉上頗有與年齡不甚相配的落寞、滄桑感,雖然年齡比趙雲大一歲,卻顯得成熟甚多。
不過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張遼坐下騎著一匹烏黑駿馬,全身烏黑發亮,甚為高大,定是一匹良駒,一杆長槍舞得出神入化,轉眼間便與典韋戰了五合。
張遼雖是猛將,但其特長乃是行軍打戰,武力雖頗高,卻是不能與典韋相提並論。
典韋自從到了東郡後,這是第一次上場廝殺,雙鐵戟運使如風,雖然是單手持戟,奈何典韋力氣過人,雙戟左砍右刺,猶如雙龍出海,卷起千層浪,後浪推前浪,不斷湧向張遼。
頓時,張遼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長槍左遮右攔,雖然擋住典韋的一輪猛攻,卻被震得虎口生疼,雙臂麻木,鋼槍險些脫手,形勢頗為狼狽。
而場上另一邊,常山三英與呂布又戰了十餘合,呂布雖勇,奈何雙拳難敵四手,三英兩柄銀槍一杆大刀,配合得天衣無縫,攻守兼備。
在呂布陣中,其部將見狀,知道呂布雖不能勝,卻尚可堅持,而張遼已經是險象環生,見對方三人戰呂布,便也衝出二將來助張遼。
陣上八將分成兩堆廝殺,均是以一敵三,各路軍馬都看得眼花繚亂,一時忘記喝彩,場上除了兵器相交的聲音,就隻有馬蹄聲了。
張遼得二將相助,頓敢壓力減小了,不至於總是毫無還手之力,忙抖擻精神,使出家傳槍法,抓住機會進攻,愈戰愈勇。
隻見那殺出的二將,先前那將中等身材,騎著一匹花鬃馬,年紀將近三十歲,手中長槍宛如毒蛇出洞,挑、刺角度刁鑽,槍槍攻向典韋要害,來勢凶猛,觀其武力、槍法皆不在張遼之下,一上場便是對著典韋一陣猛攻,倒也給典韋造成一點麻煩。
另一將身材略微短小,使得一口大刀,座下一匹黃鬃馬,年齡亦在二十五上下,手中大刀大開大合,使得也頗有幾分氣勢,不過我覺得三將中,以其最弱,此人雖有幾分力氣,然必遠非典韋敵手,刀法粗糙,遠沒典韋雙戟使得粗中有細。
典韋不愧是惡來再世,麵對三將卻是毫無畏懼,抖擻精神,見招拆招,擋住兩柄長槍暴風驟雨般的攻勢,看來他也發現那使刀之人較弱,不時向使刀之人發出幾招,引張遼二人不得不騰出手相救。
我見典韋雙戟使得出神入化,架隔遮攔,進攻防守,皆很有法度,知道這三人一時半會也奈何不了他。
反觀呂布這方,趙雲、趙雨兄妹連心,又與顏良情若兄弟,三人對各自武功頗為熟悉,互相彌補各自的短處,使得呂布無機可趁,三人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
呂布終感力疲,左架隔右遮攔,見手下三將又為典韋所困,知道再戰下去,有敗而已。見趙雨終是女子,攻勢雖仍然淩厲,力道也與開始時弱了許多,忙看著趙雨麵上,虛刺一戟,趙雨連忙閃開,趙雲、顏良大駭急忙來救,呂布見了,把腿一夾,赤菟馬向後急退,跳出戰圈,望本陣便走。
趙雲、顏良、趙雨三人見狀,怎肯舍棄,縱馬來趕,奈何赤菟馬快,追趕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