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上巳節前後宮中總要辦賞花宴,邀請各家的貴女陪著太後賞賞花,看看春景,間或還玩些小遊戲。
今年因為皇帝的病一直反反複複不見好,太後也沒有心情舉辦賞花宴,再加上她最喜歡的侄孫女敏敏上次在十裏湖遊船不小心落水受了風寒,太後的心情更是鬱悶。
這長寧侯府的大娘子也太不像話了,既然安排了小娘子們遊船,就要顧好她們的安全。這嬌嬌弱弱的小娘子怎麼受得了春日冰冷的湖水啊。
太後一想到這些心裏就生疼,連帶著這兩天看靜貴妃也有些不順眼,要不是自家的侄孫女看上了她家的侄兒,她家千嬌百媚的嬌滴滴小娘子怎麼會願意去湖邊吹冷風呢。
也是敏敏不爭氣,人家不理她,她還非得上杆子追著跑,還有那不省心的外孫女柔佳也是。哎,皇太後在心裏歎了口氣。
剛才皇後帶著妃嬪來請安,她特特留下了靜貴妃,想著多少也得抱怨幾句,可一看到她弱柳扶風般立在一旁,又想起可愛呆萌的小孫子,心也慢慢軟了,不忍心再責問她。
太後讓貼身嬤嬤搬了一個小腳榻給她賜了座。
"靜怡啊,哀家聽說長寧侯病得不輕啊,你那侄兒回京侍疾也有一段時間了。這不,哀家聽誰說了一耳朵,他這是鐵樹開花要議親了?"太後擺弄著長長的指套悠悠地說。
靜貴妃忙說道:"母後,您這是聽誰說的,臣妾大哥這病……"說罷眼睛一紅,取出手絹子來。
"這是?"太後關切地問。
"臣妾的侄兒長年在邊關,也沒個人盡心服侍,要是他能安心定下親,早日把媳婦娶過門那就好了,臣妾的大哥也心安了。"靜貴妃接著說道。
太後點頭稱是 ,又道:"這確是好事,相看的是哪家小姐?"
"母後您也知道,臣妾這侄兒十六歲起就在苦寒之地的邊關。雖說這幾年沒有大的戰事,但每年多少也有幾次兵戎相見。"靜貴妃慢聲細語道。
"臣妾的心都不安,更何況人家小姐的父母呢。哎,這孩子,成婚後,夫人如果跟著去邊關,母後您說細皮嫩肉沒有吃過苦的小姐們哪個受得了,要是留在上京,那一年到頭能見到幾天呢?再說臣妾大哥家就一個兒子,兒媳婦都沒有個助力的人。"靜貴妃說著說著又拿起手絹擦了擦眼睛。
太後心想也是,要是自己家的孩子要嫁入長寧侯府,她也不太願意,宋逸雖好,但是……,嗯,幸虧人家也沒看上敏敏。
她又想了會子說:"苦了這孩子,也是為咱們大豐國盡心盡力了。"又關切地問道:"你說說,你們家看上哪家小姐了?最好是個能吃苦不嬌慣的小娘子,家世低一點倒不重要。"
靜貴妃苦笑地望著太後道:"母後,您說哪有這種姑娘啊?能吃苦又心腸好的,這不找來找去還沒定下。"
"讓哀家想想,對了,上次敏敏落水時,有個林家小娘子救了她,好像是侍郎府的,家世也般配。聽說小娘子還會遊水,心腸也不錯,這麼冷的天愣是下水救了敏敏,自己還差點上不了船。我看這個行,不過好像年紀小了點。"太後不無遺憾地說。
又笑著對靜貴妃說:"我看行,年紀小點也好,容易調教,可以先定親。找你們宋大娘子再問問,她不是見過嗎?你們家看好了,我可以賜個婚,也不怕小娘子家不答應。"